《做个百数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课本第32、3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百数表上认识数、数的定位练习。
2、通过直觉,探究数与数关系的模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去发现、探索百数表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 体验探究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难点:在百数表上探究数与数关系的模式。
教具、学具:百数表、彩色笔、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并且还学会了比较百以内两个数的大小,下面老师就考考你(1)说出个位是5的两位数。(2)说出十位是5的两位数。(3)说出十位和个位相同的两位数。
2、出示百数表,看!老师把100以内的数做成表,并且命名为“百数表”,
你能找到老师藏在表里的许多小秘密吗?看一看,谁有孙悟空的火眼金
睛,能发现“百数表”里的小秘密。(出示课题与表格)
二.认识百数表上的数:
1.布置小组学习内容:仔细观察这张百数表,我们可以看到,这张表里的每一个数都有他自己的位置。现在就请你们来找一找,表里蕴藏着什么小秘密?
小组合作讨论。
反馈小结:
生①:每一行的前9格十位数是相同的,个位数相差1
生②:每一列中个位数是相同的,十位数相差1
生③:对角线上,个位数与十位数每次变化都是相差1
生④:对角线下面一条斜线上个位与十位数字都相同
……
师:找一找表中的整十数列,这些整十数与前面的数有什么联系?
归纳小结:他们都是个位数9增加1后得到的,个位数变为0而十位数增加1。
2.游戏:快速找数:
1)找出个位是二的数(左起第二列)
读一读。
2)找出十位是九的数(最后一行)
读一读。
问:百数表中最后一个数是几?
师:最大的两位数是99,比99大1的数是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3)找出百数表上那些数中出现数字5?
小结:除了5、15~95,还有50 、51~59。数字5可以出现在个位上,也可以出现在十位上。
4)找出对角线上的数。
同桌互念。
三.探究百数表上数与数关系:
1.完成第59(1)
1)从1出发,2个一数,并涂红色。
2)从3出发,3个一数,并涂蓝色。
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1题的出的都是单数(奇数),个位是:1、3、5、7、9;竖的看个位数都不变,十位上的数都增加1。
第2题斜着看,个位上的数小了1,十位上的数都大了1。
2.完成60页第3题,在百数表上找数并涂色
小组竞赛:比一比,谁先找到这些数?
汇报
问:在找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好方法吗?
小结:行数比十位上的数字大1,列数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同。(第十列上的数个位上是0。)
3.完成第4题:算一算,想一想,问:你发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1、按要求找数
(1)完成书P60、2填一填
(2)复习行数与十位上数的关系(行数比十位上的数多1),列数与个位上的数的关系(列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同)
师:行2 、列4,是什么数?行5列1是什么数?行4列7呢?
(3)交流反馈,你得到的是个什么图形?
2、游戏:猜猜我是谁。
规则:在百数表上用圆片盖住一些数,猜一猜圆片下面是什么数?可以一次猜一个,也可以一次猜几个。说出理由。
五、总结:
师:百数表中的每一个数都有自己的位置,相互之间也各有联系,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发现数与数之间更多的小秘密。
教学反思
对学习素材感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是学生主动探索的重要前提。百数表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因为之前有了百数图,教师又告诉大家百数表里藏着很多的小秘密,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想寻找秘密的好奇心,这些看似单调的数字宝宝,会藏着哪些小秘密呢……这时候的百数表在孩子的眼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东西,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诱发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使学生想探究。所以孩子们的汇报就很精彩,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跳着看,思维一下子就活跃了,课堂就更富有生趣。在学生了解了百数表排列的规律后,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直接在百数表里找缺少的数字,这时候的百数表里除了缺少的数,其他的数是其全的;第二层次缺少了大部分的数,只给了与要找的数有关联的;第三层次只标出了百数表的行与列,直接要求孩子们找数;每一个层次的练习,既有孩子们的独立练习,也有小组的共同努力。探究的过程,必定是一种亲身的经历,就象在解题时,我往往采用先让孩子在得不到任何提醒的状态下解题,也许错误率很高,但是在经历错误以后,他们就会想寻找正确的方法,寻找就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失败的体验为获取成功奠定了基础。此外,还要让学生会探究。例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先把刚开始在百数表里圈好的数,为他们找一找在百数表里的位置,孩子们很快找到了,接着老师请小朋友观察,行、列数之间有什么小秘密,孩子们通过讨论、比较发现,行数减一就是数的十位,列就是个位。但是就几个数而言,是否百数表里所有的数都有这个规律呢?这个结论仅仅是猜想,正确与否必须通过研究、探索,进行科学验证。首先得让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我要验证什么?我可以怎样来验证?只有让孩子经历那种属于自我的探究与发现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接着大家一起找了几个数,发现都有这样的规律,这时老师出了这样一题第三行第十列,是哪一个数?有的孩子脱口而出:20。这个答案有孩子提出不同意见:是30。如何验证。有孩子提议直接看百数表。果然是30。为什么前面找到的规律不适用了呢?难道找错了。后来大家一起找了列是10的数,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第十列的数都是整十数,所以得出结论,不是找错了,而是百数表里的规律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第一列到第九列之间的数,还有就是第十列的整十数。至于此,所有的探究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当孩子回顾探究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成果时,脸上都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在自主探索后的成功满足感,体现了愉快学习的理念,同时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感受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