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孩子,你会长大

作者:王丽萍 文章来源:古楼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3-04-07 字体:

这个学期班里有个女孩恋家现象相特别严重,想妈妈能一直陪着自己,不想来学校。上次因为感冒呕吐,让妈妈来学校照顾。身体复原之后还不让妈妈回家,甚至大哭大闹不进教室,任凭老师怎么劝也没用。这次,放了三天的清明小长假,家的温暖又让她舍不得离开。本应该昨天晚上就到校的,但她却今天早上才来,来了之后便一个人躲在寝室里哭,开导了很久才愿意进课堂。这次她听了老师的劝,那下次还会不会因为恋家不想上学呢?这不禁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处理小学生恋家问题?

以前也常有看到:学校开学时,学生与父母离别,有的内敛的学生躲在一边暗暗流泪,痛苦地目送父母离去;有的外向的学生抱着父母,死死不放手,希望跟随父母回去。为什么会不舍,为什么会恋家恋亲,我想是因为对新环境的焦虑。家里的生活是舒适的,学生从松散的作息状态过度到划一的作息状态,有的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学生便产生了时间适应性焦虑;学生从父母包办的生活状态中转入“半自立”的生活状态,有的没有养成自理能力习惯的学生便会产生生活适应性焦虑;学生从家庭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转入到学校的蒸饭饮食,在条件转变的情况下,有的挑食的学生产生了饮食适应性焦虑;学生从独立睡眠或与父母同睡的状态转入寝室同住,有的适应性不良的学生便产生了睡眠适应性焦虑;学生从无严格纪律要求的状态转入到有严格纪律要求的状态,有的没有形成纪律的学生便产生了纪律性焦虑。恋家的孩子一般叫内向、自卑,不太善于与人相处。一个学生如果缺少交际,没有朋友圈子,生活便会非常枯燥。在希望交际与交际能力不强的矛盾中,学生也很容易产生交往焦虑。

面对学生的焦虑我们该怎么办呢?一、老师平时要多关注住校的孩子,同时鼓励孩子与活泼开朗的同学交朋友;二、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多参加校园文体活动,加入课外活动小组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在校的兴趣,又可以转移其注意力;三、在家里也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能太溺爱孩子;四、家长每周三到学校去看看孩子,顺便送一些衣物、食品等,缓冲孩子的恋家情绪,这样一段时间的,有利于孩子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孩子总要离开父母的怀抱,慢慢长大……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