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和孩子一起幸福成长

作者:钟晓芳 文章来源:妙高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3-04-02 字体:

20129月,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拜读了一遍又一遍,我的体会是:《指南》相对于《纲要》的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更详细、更具体。不仅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成人、家庭教育也有指导意义,让家庭、教师、幼儿一起幸福成长。

一、走向幸福的家庭教育指导书。

曾有人感慨“纵有盛名于世、家财万贯,一旦孩子不成人,便也天崩地裂。” 一个孩子是否健康成长、一个孩子是否成人成才都会影响家庭的幸福度。许多家长都苦恼、困惑不知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的确,现在我们的教育发展迅速,但总感觉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滞后很多。想想自己也是这样,对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上总有很多困惑,凭着父母相传的育儿经验、书籍上学来的知识教育孩子,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有时也会顾此失彼。在工作中我们也感觉到家长们缺少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导致孩子出现性格偏差、挑食体弱等问题。而幼儿教育的不可逆性,使许多补救都不再有效。我总想着:如果我们家长有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那么许多问题都可以避免,我们的保教质量就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当我看到《指南》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本走向幸福的家庭教育指导书。《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出了36岁各年龄阶段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能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与发展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让家庭幸福美满。

 我们幼儿园应当积极向家长们宣传《指南》、组织家长学习讨论《指南》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让家长转变观念,自觉抵制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创造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

 二、成人“身正为范”的“镜子”。

《指南》的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教育幼儿的具体办法,对成人提出了明确要求。

比如《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提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为什么我们要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乐观态度对一个人来讲,至关重要,可以说小到影响一天的生活质量,大到影响人生的发展。乐观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态,对生活抱着友好的情感,对人生充满了寄托和期望,生活是美好的。试想一个人对人生充满了敌意,总是以自己的逆反行为对抗,生活质量大大折扣,这与人与已均不利,一生中无法获得幸福生活。所以我们要关注孩子乐观态度的培养。那么幼儿的安全感和乐观态度从哪里来?就是从我们成人的情绪和行为中来。在“健康”部分的教育建议: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如: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

在“社会”部分:目标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教育建议:1、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答应幼儿的事一定要做到、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节约水电等。目标4:关心尊重他人:教育建议:1、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如: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礼貌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                 

再如《指南》建议在语言部分,《指南》建议成年人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如: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脏话、粗话。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

……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成人(特别是家长和老师)都一定要牢记: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着孩子。”孩子与父母、老师共同生活,每天可以看见老师、父母是怎样做人,怎样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处理人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处理中的喜怒哀怒,甚至一个眼神的变化,都会给孩子以教育。所以我们身边有孩子的,都要努力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修炼自己为人处世的本领,一举一动都尽量给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示范!

《指南》上的许多要求,成人都能将它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要求孩子的自己先做到,把《指南》当成自己的镜子,让自己的行为得以纠正与完善,与孩子一起幸福成长。

三、幼儿教师幸福工作的“宝典”。

(一)修养师德,永葆童心

近段时期,“虐童事件”总在扪问我们的师德,确实,老师可以是孩子生命中的贵人,但如果不注意修养师德,也有可能会是孩子生命中的罪人(或许说得有些夸张,我也相信每位老师都不会故意去伤害学生,但老师的言行若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学生有时也是弥补不了的)。许多老师都如履薄冰,感慨老师不好当。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做老师?专业素养自不必说,但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若无爱心,就算是才高八斗,也难为人师。

那么爱心从哪儿来?我想,做老师首先得有一颗童心,有向孩子学习的理念。孟子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几乎一切伟人都用敬佩的眼光看孩子。在他们眼中,孩子的心智尚未被岁月扭曲,保存着最宝贵的品质,值得大人们学习。与大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阅历。然而,他们诚实、坦荡、率性,这些正是最宝贵的心灵品质,如果一个成人仍葆有这些品质,我们就说他有童心。凡葆有童心的人,往往也善于欣赏儿童,能观察研究儿童,能读懂儿童的幼儿老师也就是具有爱心的人了。

如何    因此    心已经死灭的大人,执意要把孩子引上自己的轨道。在他们眼中,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行,一切都要大人教,而大人在孩子身上则学不到任何东西。恕我直言,在我眼中,他们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大人。《指南》给予我们很好的指导:“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具有爱心并能准确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科学运用保教方法的老师,就能在工作中寻找到快乐,做一个幸福的幼儿教师。

(二)对照反思,幸福从教

《指南》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我们要将每一点要求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

作为幼儿教师,我想,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最重要的还有对照《指南》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改进方法,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比如:《指南》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而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很少关注这些“自主”,容易变成“一堂言”、“幼儿园研究决定”。

《指南》像是一位睿智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指南》中再次继《纲要》强调教师的身份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领者。

我感觉《指南》就像一本“宝典”,相信在老师们在工作中遇到困惑,一定能在《指南》中找到答案

幸福的家庭、幸福的工作,才能构成我们幸福的人生,让我们在《指南》的指引下,与孩子一起幸福成长!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