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阳光”偏移
题记:阳光普照固然没错,但作为老师应该看到,有的孩子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温暖。
说起来,我算是一个老教师了,在农村学校呆了九年,从最初初出茅庐的新手成长为有些育人经验的老师。我接触最多的是低年级的孩子,记得有几次,我自己主动要求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有的老师不理解,问我为什么找“罪”受,要知道,刚接手一个新班级,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要组建好一个新班级,谈何容易!但我有信心,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接手了一个班级,有位老教师就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当好班主任,就是要有三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我深深的记住了她的话,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这句话说的没错,真的是教育的箴言!
很幸运,我来到梅溪小学,担任的又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对于这个“岗位”,我很珍惜,时常对自己说:多用心,把班带好,把书教好!一切从零开始,我又成为了一名新的“老教师”!我很庆幸,身边有这么优秀的同事们,从他们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好多自己没有的东西。转眼间,已经是第二个学期了,通过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我对本班的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方式也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措施。
记得上个学期,雷清主任来校指导,就对我们说过:这里的孩子,相比较其他三所县城学校的孩子,多了分“野气”,少了份“文气”;相比较农村的孩子,多了分“自信”,少了份“简单”。是的,我们面对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都来自农村,他们有农村孩子的淳朴和自然,他们的父母,都是打工者、经商者,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来到遂昌县城,找到属于他们的一方天地,为了梦想,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打拼!我们的孩子,是个特殊群体。他们中间,有很多的单亲孩子、留守孩、学困生,他们敏感脆弱,更需要老师的关爱,他们需要被温暖,需要更多的“阳光”。以下,我谈谈对班级里特殊孩子的教育转化案例。
玲玲,来自遂昌海拔高的地方——高坪,人如其名,长得乖巧文静,但又有些羞涩!记得她刚来学校时,天天哭着喊着要回家,回到高坪,每天早上来,看到的就是她的一双哭肿的红眼睛。上课,她在哭;下课,她也在哭。有时趁我不注意,她还会偷偷溜走跑回家去。她,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的教学!这样的例子,以前我也接触过,不过,都是刚开始的前几周,由于不熟悉校园环境,缺少安全感,才会这样。但是,她,任我怎么好好说劝,都不见效,软的不行,来硬的,她反而变本加厉,闹得更厉害了。足足哭了一个多月!这么执拗的女孩子,我还从没碰到过!后来,我找到了她的妈妈,她跟我说,这个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高坪长大,对奶奶的感情很深,她不肯来这读书,依恋奶奶有部分原因。她的妈妈也是个要强的人,她对孩子的态度是强硬的,说一不二。这样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难怪会这样!找到了原因,我对她更加关注了,我发现,她非常孤僻,在班里几乎没有一起玩的孩子,像只孤单的小鸟。我对她态度的改变,从那次开始——和平时一样,放学前我把一瓶瓶牛奶(学校的爱心点心)发给孩子们,其他孩子争抢着拿,当发到她时,她对我很有礼貌的说了声:谢谢柳老师!
后来的观察中,我发现她其实很想也很愿意帮助别人,她会主动打扫教室,帮老师拿书本,她其实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接下去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在班里表扬她,及时发现她的“闪光点”,动员班级的孩子和她一起玩耍、交朋友,其次,我会安排一些工作给她做,让她明白自己的价值。渐渐的,她不哭了,开朗了,爱笑了,会主动参加班级活动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这个学期,她能放开妈妈的手,自己独立走进教室上课了,她,真得长大了!
小强,瘦瘦小小的个子,有一个灵活的脑袋和一颗贪玩的心,他在学前夏令营中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他写字,他说:我不想写;教他画画,他说我不想画,就连叫他吃饭,他耷拉着脑袋,慢悠悠的说:我不想吃!嘿,这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懒羊羊”!不过,他也有优点,思维活跃敏捷,回答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成绩在他边学边玩的状态下也能保持在90分以上。他来自单亲家庭,三岁就缺少了母爱,奶奶带大,爸爸工作忙,时常不在家。这样的孩子,他是优良的“种子“,但是,如果不精心浇灌、培育,及时纠正他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他的成绩和表现会越来越不给力的。他缺乏的,是关爱和严格的家教!所以,上课时我对他,一直比较严格,坐不端正,就下课了罚坐;做了错事,自己反思承认错误。课余,我发现他课外知识比较丰富,我会让他当当小老师,教其他的孩子。去年期末,他语文考到了100分,我送给他一套书籍,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心里也很开心!
周周,长得虎头虎脑,班级的学困生,后进生。学习基础本来就差,加上家庭的不幸变故,妈妈放弃了他,自己到丽水打工,把他交给年迈的外公!他成了留守的单亲孩子!他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加上功课无人辅导,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这样的孩子,虽然是令老师们最头疼的,但是,我对自己说:虽然他妈妈放弃了,但我不能放弃,他是班里的一员,让他进步一点点,都好!有一次,因为他指甲长,班级被扣了一分,我很生气,对他说:“晚上回去把指甲剪干净了再来上学。”他吞吞吐吐的地说:“我妈妈一个月才回来一次,爷爷看不到剪,没人帮我剪。”我突然意识到,他缺少了家庭的温暖,这不完全是他的错!我找来指甲剪,帮他剪干净,并对他说,要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自己学会剪指甲。
有句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我从关心他的生活开始作为突破口。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聊聊天,问问他的生活情况。同时,经常谈谈他的学习情况,作业中的疑难地方,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辅导。使他感到我们之间的融洽关系。我会时常把他叫到身边辅导功课,我鼓励他:“你应该更加懂事一点,把书读好来,将来才有出息!”现在,平时的作业他基本都能完成,周末的作业,有时也能完成,有时还会高兴的跟我说,他又会背一篇课文了!不过,我知道,对于他,我还要更加努力,他有时会反复,还需要我更耐心得引导和教育!
另外,这个学期,我还开展了“我是班级小主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值日班长、小组长轮流制;“每月一评”评比本月表现之星;“小书虫闯关记”|“光盘行动”等等切合学生实际的活动。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由于先天条件、环境及学习上努力的不同程度,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发展不平衡,耐心教育,倾注一片爱心是转化后进生的感情基础。后进生的转化不仅需要有教师的爱心,还要坚持耐心教育。耐心教育,就是对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反反复复地进行教育。有的学生经过教育耐心教育,思想、行动上有所转变,但过不了多久,又“旧病”复发。为此,我本着“耐心教育,倾注一片爱心”为宗旨,定期做到“查、观、问、考”的办法指导后进生进行自我教育,并做好跟踪教育,及时纠正错误,致使该生完全变好为止。我根据每个后进生的特点,从尊重、爱护、鼓励等方面去启发他们,使其在学习、生活上充满信心,争当先进。另外我还经常与他家长联系。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告诉他家长,那样他家人也很高兴,回家后他能收到爸爸妈妈的表扬,一天天学习积极性变大,进步也很快。
后进生的转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事,需要家长、学校和教师共同的努力才能成功。
总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把转化后进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把阳光“偏移”,这些迟开的花朵将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