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作文教学随笔

作者:2012届新教师吴意君 文章来源:金竹镇梭溪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3-03-20 字体:

作文教学课堂实践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内容,让人欣喜于儿童原生态的语言表现能力。

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我在讲一篇关于煮面条的例文,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我将面条用筷子捞起盛在放好调料的碗里……”写文章的是一位很少做饭的小学生,而从文中的这个句子来看,他是非常镇定地在处理捞面条的事情,显然一个字是不足以准确表达当时孩子笨拙的情景的,尤其是刚煮好的面条。

于是我问学生:你们平时是怎样自己捞面条的?这个问题一经抛出,课堂立即热闹起来,他们争着讲自己的经历,顾不上组织好语言,脱口说着并带着手势,一会儿,许多生动有趣的面条场景就出现了……

面条太长了,我就用筷子夹起来,然后卷啊卷啊,卷了好半天,才把面条盛在碗里。

我用有窟窿的勺盛(旁边的同学告诉他那叫漏勺),面条太细,窟窿太大,一边盛,一边漏,后来,我就用手在下面接着,手就被烫了。

我把碗放在锅边,把锅小心地斜过来,用勺子把面条拨在碗里。

我把碗放在离锅挺远的地方,用筷子把面条捞起来,还没到碗里,面条就洒在外面了。我以为他这就说完了,没想到他继续说道:我们家有六个人,我把大小不一样的碗排成一行,我再用刚才的办法,我把面条盛在第六只碗里的时候,其他五只碗里也有面条了。

我惊讶于孩子们生活中的智慧,他们很会总结经验。看着洒了的面条还能受到启发,想出了快速盛面条的办法。面对自己不能熟练做好的事情,能够想出适合自己的方式,充满了生活气息与童趣。

我对这些可爱的孩子说,现在你们知道了吧,要想描绘出生动的捞面条的生活场景,只有一个动词是不够的吧。他需要一系列的动词和句子。

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要素:还原生活本来场景,对于记叙文来说,用描写而不是简单的记叙,更容易把文章写生动具体。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