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捉迷藏》教学反思

作者:黄苏金 文章来源:石练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3-03-01 字体: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要使学生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的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8的口算。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观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加强观察训练,教给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在找十几减8的计算规律时,学生通常只会发现竖看的规律:减数都是8,被减数和差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很少有人会发现横看的规律。此时,教师加以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引导学生不但要竖看,而且要横看。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仔细的观察,有目的的观察,又要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观察,也就是有序的观察。

因为,前面已经找过十几减9的计算规律,所以这里学生对找规律并不困难。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课堂教学如果简单、枯燥,会使学生没有吸取学习,从而降低学习效果。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使用了多种教具辅助教学。如:多媒体课件,使用口算卡片,加强学生口算练习的灵活性。制作电脑课件演示练习,调动学生练习口算的兴趣。同时,采用了多中活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如:同桌同学互相说想法,加深对思路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学习方法,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3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思路

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表达,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思路。如:计算11 – 8 =?时,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再引导学生回顾是怎样想的,把解题的过程、想法讲述出来给大家听,学生先后讲出几种不同的思考过程:想加法算减法、想分成算减法。学生用语言准确的表达了解题的过程,表明学生真正理解了11 – 8 =3的意义。这一过程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表达的训练,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路后,追问学生:这些方法中,那种方法最好?学生经过比较和实际使用后,找出适合自己的最好方法,这样,使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