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教案背景: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教学奠定下基础。本节课中,学生对时针、分针的整体认识有些不习惯。所以教学难点应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材分析:
本节课围绕“小明的一天”展开教学,“小明的一天”主要是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情境题材,这一内容在设计上有3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第二,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三,适时地渗透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按时起床、早睡早起等。本内容的选取既关注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及动手操作,学生能够认识钟表的结构,正确读出整时,会用两种方法记录整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及交流等活动,学生具备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说出并学会表示整时,会用两种表达方式写出整时。并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做到学以致用。
2、培养学生从小就能知道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习惯。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电子钟、闹钟、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
“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听走,叫我起床和睡觉,上学准时要靠它!”
2、老师提问:
1大家猜一猜,这个好朋友到底是谁呢?(钟表)
老师:大家真聪明,是的,这个好朋友呢就是钟表。在平时的生活中呀,我们和时间接触的非常多,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板书:认识钟表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出示时钟钟面,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你看到了什么?(有2根针和12个数)
⑴谁能说说这两根针的名字叫什么?指名说说看。(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
小结并板书:
在黑板上画一个钟表,钟面上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老师:同学们,我们光光认识钟面课不行,我们还要通过钟面来学习认识时间。今天,我们的好伙伴小明要带着大家去看看他一天的时间是怎么安排,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2、认识整时刻
出示图片
老师:同学们,你认识这个是几时吗?(请学生回答)
把整时的钟面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引导总结: 只要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活动一:老师拨时间,学生读。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画出10时.
老师:看来大家都是聪明的好孩子,学的真快。看一看黑板上,老师把这几个时间用电子表示法表示出来了,请看:
7:00 8:00
老师:这两个时间同学们会读吗?(请生读)
观察这两个时间写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总结:整时表示: 冒号后面有2个“0”,冒号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板书: ( ) :00
填入数字,让学生读一读
3、认识半时
继续跟着小明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老师:谁会读?(生读几时半)
将两半时的中面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强调学生发现时针在两个刻度中间,怎样读是几时。
总结:长长分针指着6,短短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
活动三:老师用事物钟表示半时,学生读。
活动四:老师说几时半,学生动手画一画。(6时半)
老师:同学们掌握的是在是太棒了,肯定不怕老师再考考你,对吗?请看 7:30 8:30
谁会读(生响亮读出几时半)
老师:观察半时电子表示法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总结:半时表示 冒号后面是30,前面是几就是几十。
板书: ( ) :30
填入数字,让学生读一读。
4、巩固训练
老师:为了奖励大家今天的努力学习。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不过老师的故事,需要同学们准确的说出故事里的时间,才能继续下去,能做到吗?
《小懒猪与小黄狗的故事》
老师:同学们从故事里学到了那些道理?
(让学生畅所欲言)
5、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时间,希望同学们以后的生活里都能准时,珍惜时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