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千场”活动教学感言
有机会参加了这次“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有四位名师的课堂教学示范,还有互动点评交流环节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有听了两位名师的精彩讲座。
第一个活动是大班绘本阅读《谁先吃好呢》,看是语言活动,只是单纯地讲故事,可是后来才发现这个活动整合了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小朋友通过听故事了解了犀牛、小兔子、猴子、长颈鹿、毛毛虫的身体结构和特点,从小动物量身高来回忆自己平时是怎么测量身高才是标准的,从中也认识到了比赛的公平性,不可以靠各种耍赖皮的手段来取得第一名,小动物在比轻重的时候,需要小朋友通过观察操作板的示意图来计算石头的块数,比较出从重到轻的顺序,可是老师在这时又引导幼儿认识到石头大小不一样的情况,让幼儿另想办法,这时毛毛虫出现了,它提出要从小到大开始排,幼儿分组操作,小朋友还联系自己的实际找到自己的最能干的本事。其实这次活动的选材适合大班幼儿,教学环节不断激发幼儿探索性,通过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排序,老师也很注重提问的价值性,不断设疑、情节推理。认识到动物排序的合理性,其中毛毛虫的办法突破了常理,出现了一个转折点,使得知识的探索性更富有思维性层面。
第二个活动是贴近幼儿生活的观察活动,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受叶子的味道、形状、触觉,通过做实验让幼儿认识了叶子的汁,经过拓印树叶知道了叶子的叶脉及细微的叶脉还有叶汁的颜色,最后通过《落叶跳舞》的PPT故事,幼儿欣赏了由落叶拼凑的各种优美图案。这次活动教材选择随处可见,引发幼儿探索叶子的秘密,走进大自然,关于叶子的粗浅知识,对叶子的深入探索,整个环节层层递进,也让孩子从玩中学习叶子的知识,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
第三个是数学活动《熊和小矮人》,虽说通过是或不是来回答问题,但是这里又包含了多少种排除的方法,孩子可以通过一次次地排除,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次活动中要老师充分解剖教材、解剖孩子,要孩子根据自己发现的特点来自主提问,孩子的思维能力要不断推进,要自主学习去推进,活动特点更为显著的是游戏贯穿始终,悬念诱导贯穿始终,整个过程循序渐进,更是对孩子的思维性和学习品质的挑战。
第四个活动是大班音乐活动《毛毛虫和蝴蝶》,这个活动我听过两次了,但两次活动内容一样,体会却不一样,这个活动中孩子通过自己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伤心情感片段和快乐情感片段,老师通过简单的图谱,让孩子能很快感受乐曲的结构,其中让孩子带着三个问题来聆听音乐后来回答问题,这是很有难度的,但老师通过自己肢体语言让孩子很容易掌握了音乐的特点。还有一个亮点是在最后的跳舞环节,老师给孩子的肩膀上贴了一颗亮星星,让孩子很好地把握了方向和分清了左右。整个活动是环环相扣,流畅连贯的。
这次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可以让一个活动整合各个领域的知识,可以让数学活动变得那么具有游戏性、那么富有挑战性,科学活动可以让孩子那样积极探索,音乐活动可以那样优雅自在。我会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不断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丰富和活跃自己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