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教学反思
《泉水》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们读着这优美的文字的时候,心似乎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思想。”这是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的一段话,它与新课程理念中“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走向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协作主动获得知识”是有共同之处的。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本着自读自悟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位、积累,并由此受到熏陶,感受泉水一路无私奉献的快乐,也让这种幸福感如泉水般浸润学生的心田。我从"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的图片入手,以此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泉水急切的想要来到这美丽的、阳光灿烂的世界的心情。接着抛出两个问题“泉水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它将会流向哪里?它会遇到谁呢?”让学生从这里着手去学习课文的各个自然段落,我对自然段的选择也尊重学生的意愿,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在交流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情感和心情,再一次一次反复地、不厌其烦地诵读,用读来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同时也用感悟来升华学生的朗读,而我只是适当的点拨,让学生的朗读能够层层递进。
课后,我也进行了反思,我想我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己去朗读思考,寻找答案。经人点拨,其实我在课的最后可以设计这么一个拓展说话“泉水一路奉献,他还会做哪些好事呢?”接着再出示说话训练“它还会流到——遇到——泉水说——”,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想像能力,也可以让课堂更精彩。我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发现,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快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