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朵的眼睛(117):学习一小步,成长一大步
——中班数学活动《晒小鱼》教学反思
11月底,幼儿园开展了全园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我上的是中班科学领域数学活动《晒小鱼》。
这次活动取材于中班幼儿用书里的内容“找糖果”,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我将内容作了删减:变数字5、6、7、8、9为5、6、7。活动目标为:1.通过游戏中的操作知道比5、6、7少1的数是多少。2. 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激发喜欢数学活动的情感。比起语言、艺术等领域的活动,科学活动特别是数学活动相对显得枯燥、抽象一些,如何变枯燥为有趣、抽象为具体,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达成目标,是我选材后考虑最多的。最后,我引用了“晒小鱼”这个游戏。活动共设计了三个大环节,分别是一、引题,复习认识数字0—7,请幼儿逐一说出卡片上的数字;二、学习游戏“晒小鱼”,用少1的方法晒出正确数量的小鱼,学习比7少1的数是6、比6少1的数是5、比5少1的数是4 ;三、自主练习:画泡泡。请幼儿画出比小鱼身上的数字(7、6、5)少1的泡泡。
随后,进行了评课。同事们各抒己见,给我提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有的问题我自己已经有所觉察,有的我还未发现。活动后我一直思考:活动为什么没有想象中的完美?怎样改进才能更好?
第一: 教材的处理
这次活动虽选材于中班幼儿用书——数学里的内容,但据中班其他老师反映,这本书中有很多内容都超出了幼儿当前的认识水平。如果我能将活动中的三个数7、6、5改为两个数或改为5以下的数5、4、3,活动目标改知道比**少1的数为比**多1的数是多少。这样就降低了活动难度,更适合中班第一学期的孩子。
第二: 内容的衔接
有同事问我,这次活动前孩子是否学习了“比*数多1是多少”的内容。确实没有,我们还在认识数字的阶段。在还没有学习比*数多1是多少的基础上就学习比某*数少1是多少,幼儿的学习经验明显不足。况且少1要比多1更有难度。
第三: 教学中的细节
1. 课前准备
如果课前准备时能再充分、细心些,把装操作材料的脸盆放在我坐的凳子前而不是右手边,请小朋友摆放脸盆时,我就不用站起来临时再拿一个脸盆作示范。数字卡片整理有序,出示时就不会拿反了。
2. 教具的运用
幼儿操作游戏开始前,如果出示小猫头饰,以小猫的口吻请孩子帮忙晒小鱼,也许更能调动孩子的兴趣。
3. 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不够精炼,特别是量词混淆运用,有时把操作材料“一条”说成“一个”(受材料中夹子的影响)。
4. 关注孩子的操作结果
当孩子操作后,我只是请了几名来到我身旁,让大家帮他们检查操作是否正确,多数孩子只是自己数了数,有的出错了,我没有关注到,也没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写教案时我有想到请孩子之间互相检查,因为如果我一个一个检查过去,是不可能的,太费时间。中班孩子也应具备了互相交流的能力)
第四 时间的安排
一个活动中时间的合理安排很重要。如果在第三次晒小鱼(要求晒出5条)时直接请孩子用已经发现的又快又简单的少1的方法操作,这个环节将节省很多时间,给最后一个幼儿练习游戏画泡泡留下足够的时间。
第五 教育机智
当孩子意外向你抛出问题时,怎么办。接?漠视?在我要求孩子晒出7条鱼时,张诚宇小朋友说他有8条(应该是我不小心在他的脸盆里多放了一条),我没有假装没听到,但也没有合理处理这个问题,只是请他把多出的一条送给了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大家都知道张诚宇晒错了,帮他改正。
在这次活动中除了自己上课,我还观摩了其她老师的课。通过活动,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许多不足,感觉自己要学得东西还很多,也从优秀教师那里获得了许多经验与感悟。今后我将不断反思,不断努力,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