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之二十三——定位
近来一直觉得有件事情没有完成,原来是还没帮助学生完成成绩定位。其实这个想法很早就形成,付诸行动总是慢了好几步。我在学生进行测验的时候,让他们结合自己平时的成绩来给自己定个数字,并且把它写下来。
我在登记学生考试成绩的时候,都详细查看了学生给自己定位的成绩,并一一记录下来。我认为这已经是一件很棘手的事。在抄写这个数据的时候,留意到大多同学都十分保守,都选取了一个低于每次测验的分数。经过晚上的细细斟酌,我终于确定了每位学生的定位成绩。有时经常会对着一些考试成绩及相关的数据发呆,思考着这平均分怎么忽上忽下,怎么也弄不清楚。很大部分的同学成绩浮动很大,一下考个九十几分,一下又落到了七十几。我们往往只是关注到这个浮动,并且把这个动向告之学生,其意义并不大。
偶尔也会来个家长,询问下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们有时候还要思索会才能把相应的成绩与这个学生联系起来。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在数次测验后就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的数据。我们只有帮助同学们很好的定位,让他们才有更加明确的目标,才能使之为了目标奋斗不懈。
我很高兴把这个消息跟同学们分享,这个成绩的定位既结合了他们的意愿,又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盼头。我也清晰地告诉他们这个定位不是一层不变的,如果有提高或者难以达成的,还是要在后期进行修改的。完成了这件事,就像完成了一件心事那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