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爱心之语(三十三)我不想当姐姐

作者:华光球 文章来源:示范幼儿园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1-03-22 字体:
教学案例:
手工课后,一个小女孩哭着跑到我面前说:“华老师,妹妹把我刚做好的小钢琴给撕破了。”“怎么回事呀?说给老师听听。”原来一对双胞胎姐妹发生了争执,妹妹把姐姐的作品给撕了。于是我开始解围:“算了,你是姐姐,我们让一下妹妹好吗。”可是姐姐的话却出乎我意料:“我不想当姐姐!”“为什么呀?”“姐姐都要让着妹妹!”我又问妹妹:“为什么把姐姐的东西弄坏?”“姐姐的玩具不让给我玩!”“你把姐姐的钢琴撕破了,把你这个赔给她,然后跟姐姐说声对不起,好不好?”“不好,是姐姐先不给我玩具,姐姐要让妹妹的!”是呀,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姐姐让妹妹似乎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大的一定要让小的”,也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可是大的让小的,对于孩子双方来说好吗?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吗?
案例反思:
虽然今天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表面上不存在“谦让”这个问题。但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的孩子、小同伴们呢?
谦让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大度,这种美德是由内而外的,无论对方比自己小还是比自己大。一般来讲,比自己小、比自己弱的人可能需要更多的呵护和帮助。然而生活中,大人们有时会忽略孩子的需求,只看孩子年龄的大小,强制年龄大的孩子 “谦让”,孩子无奈只会是屈从,从而抹杀了他们对成长的渴望和自豪感——不愿长大!而多少的“弟弟妹妹们”在不断享受“谦让”的优待中变得霸道、无理……
“双胞胎姐妹事件“让我们明白,“大让小”不可取,我们要“公平公正”!只有在平等、友爱的氛围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
因此,在生活中,如果是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事,我们不要替他们作主。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协商解决(“你自己去和她商量商量该怎么解决”),这其实是成人对于孩子们的一种信任和尊重,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也可以开导孩子,但要晓之以理(“这次你给她下次她有好东西也会想着你的”、“她难得来,而你一直可以玩的”)、动之以情(“你看这个姐姐/妹妹多喜欢这个玩具呀,就给她玩玩吧”)并授之以法(“要不你们两个轮流玩吧”),或利用“石头、剪刀、布”等游戏决定,而决不能简单说教、空谈道理,更不能强行“谦让”等。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