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君子喻于义

作者:郑仕隆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11-04 字体:

这是我参加学校“国学育人”主题教师论坛时的讲稿,一部分是自己的感想,一部分是某网上看到后摘录的。与同仁们分享。

孔子曾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所谓“利”,就是金钱、财富等物质利益;所谓“义”,就是道义、正义等超越物质利益之上的道德价值。君子是知书识礼有品位有追求的人,小人才见钱眼开唯利是图。据说,古代读书人都很清高,耻于言钱,羞于言利,他们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其实,古代读书人并非这样。不是古人天性爱读书,而是在古时候读书可以做官。古代当官有地位,有奉碌,读书做官,既富且贵,熊掌与鱼兼得,所以读书才被古人这么高看。经商虽然可以致富,但没有社会地位,富而不贵。说到底,还是利益驱动。就是孔子,也并不回避读书的利益问题,他曾告诉弟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也;学也,禄在其中也。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这句励志劝学的话,现在常常被人断章取义,“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好像孔子不食人间烟火似的。其实,孔子说得很实在:耕田种地,免不了要饿肚皮;读书学习,今后可以拿工资,享受国家俸禄。孔子的学生大多是平民子弟,没有世袭的爵位和财富,他们来孔门读书求学,目的就是想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古代农业社会,不像现代社会有这么多选择,平民子弟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学而优则仕。现在你们家长让你们来学校读书求学,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让知识改变命运,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职业,能坐在办公室里。孔子还说: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指有钱,大款;贵指有地位,高官。孔子的意思是说,脱贫致富,由贱而贵,是人皆有之的欲望。人谁不想往高处走?但得走正道。这就叫:君子喻于义。君子不是不懂得利,而是能“见利思义”,懂得利益攸关处,还有一个“义”与“不义”的问题。
最后我想用第九册课文《钓鱼的启示》中的话来结束我的论坛: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诱人的大鲈鱼,而在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时,希望同学们能有勇气与力量将鲈鱼放回湖中。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