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遂昌(九十六)——灵机一动见奇效
今天,小X拿来了他回家写的“说明书”,内容如下:
今天,中午午睡时我在看书秦霖泽管。我看完了就那到讲台上去看着看着看到秦兵马桶这里我说:“秦霖泽你看。”秦兵马桶秦霖泽就骂我和毛伊健一起骂我。他们骂去骂去骂到了下课秦霖泽还早记录本上记了我三四个害的我要抄课文我很火就上去打了他,我打那时就知道要站为公室果然雷老师来了毛伊健告诉雷老师徐涛打人了我来就站在为公室里站了50分钟。
我为什么打秦霖泽是应为他记了害我抄课文还和毛伊健一起骂了我所以我打他。
看了他写的说明书,真是又气又恨,语句不通,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把“拿”写成了“那”,连办公室的“办”也写成了“为”。而且事情的起因在他,把“秦兵马俑”读成了“秦兵马桶”,故意去招惹是非,还觉得自己好像一开始就是一个受害者。于是,我要求他去重写。
并进一步提出重写的要求:写出“打人前、打人时、打人后”的心理想法的两张照片。下面是小X重写后的文字。
我打人前的想法是:打人了肯定要钉上一棵钉子而且要站办公室。打人时的想法是:打人就要打用力点。还有打就要不互相谦让。打人后的想法:很后悔打了还要站办公室原本是他先错,后来变成了我的错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骂人不会痛也不很干吗。还有我也知道了古人说的好君子动口不动手而我不是那个君子而是一个小人,
仔细读读他写的这些话,就不难看出他的心理。他说“打人就要打用力点”,“打就要不互相谦让”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扭曲的、病态的心理。从“如果有人骂我今天骂明天不骂我了我也要逼他骂。骂到他不想骂。”这句话中又反映了他实际上还有点幼稚,还是一个无知的孩子,需要老师的引导。
读着他写的这些话,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真的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思索很久,觉得很有必要反思“药量”与“药效”。
1.是不是他还是没有认识到这个坏习惯对今后生活带来的危害?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以多讲一些这方面的例子给他听。
2.是不是厌倦了这样的方式,对整个转变的过程没有信心,缺少毅力呢?如果是这样的可以的话,可以激发他的兴趣,享受表扬,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
3.是不是周边不良环境对他改掉坏习惯产生了影响?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以告诉班级里的同学,要接纳改过的同学,那是一种包容,并要告诫其他一些顽皮的孩子,不要去“激”小X,使他失去理智。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6月10日中午,我和小X进行了一次长谈。
从交谈中,我验证了自己的猜测,以上三种原因都存在,主要是第三种原因。谈着谈着,小X居然落下了眼泪,激动地说:“顾老师,我也真的想改的,可是毛伊健、武小宇总要来说我的。今天,上午他们又说我了,我忍住了,没有去打人。”听到这里,我忽然灵机一动,对了,我还可以这样做啊!
听到这里,我顺着小X的话,认真地对他说:“好的,你今天做得很好,说明你还是要求进步的,而且恭喜你,你真的做到了,没有动手打人。老师要给你拔去一颗钉子。”说完,我站起来,从墙上拔走了一颗钉子。
这时,我发现小X的嘴巴动了一动,眼睛里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奇怪的表情。我想:今天是个机会,我得抓住。与其看着墙上一天天增多的钉子,不如改变策略,激起他心中的“善”念。于是,我接着说,“从今天开始,你每天能控制住自己不欺负同学可以拔走一颗;如果别人激你,只要有同学证明你忍住了,也可以拔走一颗;假如这一天里你为班级做了好事,还可以拔走一颗。只要你努力,一天最多可以拔走3颗钉子。不过,你每天放学前都要向我汇报自己一天的情况,我还要到同学们那里去证实。”
6月10日放学,经证实,小X不仅没有欺负同学,还为班级做了好事,整理了书架上的书。我让他自己从墙上拔下2颗钉子,并鼓励他,只要你能努力坚持,墙上的钉子一定可以在学期结束前拔完的。小X乐呵呵地点了点头。
6月11日下午,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两个男孩子,不知为什打了起来,一个在前面逃,另一个在后面追,已经从走廊的这头跑到了那头。忽然,我看到小X也奋力跑上前去,把自己的身体拦在了这两个同学的中间,使得他们的冲突没有进一步升级。放学时,我询问全班同学,小X今天的表现怎么样。有的同学说小X今天只有一次欺负人,就是去弄翁瑶的脚,使得翁瑶不小心摔倒了;有的同学说小X今天还去劝架了,阻止了一次冲突;还有的同学说看到小X整理了书架。
我深情地对大家说:“是啊!每一个孩子都想成为一个好孩子,小X在进步,我们要给他改正的机会。不要用言语去刺激他,要学会包容他,让他成为我们班集体的一员,你们说,好不好?”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道。
放学后,我带着小X来到办公室,让他自己亲手从墙上拔下了2颗钉子。看到他那种无法言语的表情,我又告诉他:“看到没有,只要你诚心改正,墙上的钉子很快就会没有了,你要加油,要有毅力啊!千万不能放弃哦!”
小X点了点头,说:“顾老师,我会努力的。请你相信我!”
“嗯,老师相信你,你是老师的好孩子。”
望着小X远去的背影,我思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