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支教随笔(134)——放弃指导,让学生自由写作

作者:海盐支教者顾富荣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06-09 字体:

支教随笔(134)——放弃指导,让学生自由写作  

   

管建刚,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从事作文教学研究十年。最近出版了《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与《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三本书,著名教授钱理群、成尚荣,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的 朱文 君都为他的书写了序,对他的作文教学研究予以肯定与赞赏。  

我看了三本书,尤其是对他的作文教学主张感兴趣,因为不少的主张是新颖独特,引人深思,甚至一下子还接受不了。比如他的“主张四——讲评重于指导”,他认为:当前流行的作文课型是“作前指导”,它主要落在两点:一,指导学生写什么。二,指导学生怎么写。对这两点的作用和意义,我都反对。作前指导,你还没见到学生的作文呢,你还没给病人把脉呢,也没给病人做化验,想当然地给病人吃药,这是什么逻辑?杀人不见血的庸医的逻辑。  

他说:钱理群有“严重地估计不足”:一是对中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潜力严重地估计不足,二是对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智力的潜能严重地估计不足。顺着 钱 先生的话,我要讲:我们对“作前指导”的危险性,严重地估计不足。对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作前指导”的祸害,已经严重到了可以毫不心疼的、割掉肿瘤一样地将它抛弃!  

作前指导,有祸害,必须抛弃。这样的主张,哪位语 文 老师能附和?  

最近,我作了一次尝试,给学生看一个视频《催人泪下的沙画表演》,第一遍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直接的感受。第二遍看后,讨论画家画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然后,不指导学生怎样写作,只要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感觉的,想到的,有条理地写下来。结果不少学生写出自己的特色,效果果然不错。  

附学生习作两篇:  

你永远在我心里  

一位六年级学生的习作  

   

火柴划过,蜡烛被慢慢点燃,升起了缕缕细细的青烟,顺着烟丝望去,长达8分钟的沙画表演在眼前渐渐展现。  

悠扬的乐声响起,手轻轻一挥,一点,夏夜点点繁星便宜在玻璃上出现,一弯新月升起,一排矮矮的平房,是一个僻静的小村庄。手拂在玻璃上,往下抚去,一条长长的小路绵延向广漠的田野,高高的路灯,在指尖划下,似乎发出了淡淡的光芒。路旁灌木丛,开满了花,散发着幽香。路灯下,是一把长椅,椅上,一对恋人正在甜蜜私语。音乐时高时低,柔和舒缓,画面显得幸福而浪漫。  

突然,乐声急促,手的速度也加快,星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几架飞机。村庄燃烧起了大火,那恋人被抹去了,绘出了一个漂亮姑娘的脸,眼角是盈盈的泪水,花儿不在了,是奔跑的人们,他们在逃亡,在逃难,路灯依旧亮着,可那一切不再是宁静,而是混乱。就在这时,也偏偏,那对恋人的孩子出生了,在那硝烟弥漫的年代出生了。  

乐声越来越急,越来越响,甚至有点乱了。画家的动作近乎疯狂,她抓起沙子,一把又一把投向画面。一切都消失了,消失在了岁月中。紧接着,是一个个呐喊的脸,哭泣的脸,愤怒的脸,但又是一刹那间,再次消逝,慢慢,慢慢,出现了一个有着美丽卷发的少女的脸,手里拿着一封信,是写给远在战场的丈夫的信。随着手指快速的移动,岁月的年轮不停地流转,时光一点点地流失,那美丽的容貌渐渐隐退,逐渐变成一个裏着头巾的老人的脸,眼睛茫然地望着前方,她在望什么?她在盼什么?她的手里也是拿着一封信。  

没有人知道自己的亲人魂归何处,没有人知道剪不断的硝烟何时能灭。在哭喊中,她们知道,自己期待已久的人,在人海中淹没、死亡。  

一座丰碑矗立起来,房屋也重新建起,可一切再也回不到以前,最宝贵的人已一去不复返……一个窗户前,一个妇人痛苦望着窗内,还有她的孩子也在凝望着窗内。窗内是一位军人,一位丈夫,一位父亲,现在已经是阴阳两隔。回忆定格于此,一行显露:你永远在我们心中,1945  

台下,所有人都在无声的流泪,短短的八分钟表演,勾起了他们痛苦的回忆。战争能带给人们什么?战争带去人们的太多,太多,多少人在战争中死去?多少人在岁月中为亲人牵肠挂肚?他们宁静而幸福的生活在枪声响起的那一刻被打破,和平距离他们太远太远……他们要的不是财富,不是名利,不是地位,他们真正要的是和平,是幸福……  

蜡烛轻轻吹去,掌声雷鸣般响起,这位沙画艺术家带给人们的怀念刻骨铭心。  

   

不堪回首的历史  

——四年级女生作文  

   

悠扬的音乐声响起,红色的蜡烛点燃了,年轻漂亮的乌克兰沙画艺术家神情严肃地走到舞台中间。  

灵巧的手指在沙子上一抹,一道弯月悄然升起;随着手指跳着轻盈的舞步,点点繁星在夜空闪烁。接着,我们看到了一座小村庄,一条蜿蜒的小路,路旁是盛开着鲜花的灌木丛,几杆路灯发出清幽的光,灯下有一把长椅,一对恋人坐在那儿谈情说爱,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温馨而浪漫。  

一刹那,乐音变成了噪音,有人在唔哩哇啦地叫,听不清在说些什么,天空出现了几架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入侵乌克兰,长椅与恋人不见了,那儿有一个满脸泪水的少女,鲜花不见了,那儿是一群逃难的百姓。一个孩子降生,在不该降生的时候降生了。  

逃难的人们隐去了,眼前只有一支流泪的蜡烛。  

音乐变得疯狂了,女沙画好像愤怒之极,她把对德军的仇恨都集中在那沙子上,一把沙子,又一把沙子,像炸弹似的投向画框,手指在快速地划动,触目惊心的是一张张殉难者的脸,有的似乎在哀号,有的似乎在呐喊。  

女画家又一次愤怒了,又是一阵沙尘暴。我的心也被搅成一团乱麻。  

画家的手从上抖动着往下滑,两缕卷曲的秀发如瀑布一般,手掌一抹,出现了一张清秀女人的脸庞,还有一封信。慢慢的,清秀的脸憔悴了,苍老了,最后成一张饱经风霜的老婆婆的脸。哦,我看懂了,是妻子在写信思念前方的丈夫,是老人在写信思念前方的儿子。然而,她们能收前线的回信吗?  

战争结束,纪念碑高高地耸立着,家园重建,城堡又美丽如初。一幅风景画,加上一两条粗线,成了一扇窗户,窗外是一位母亲和一个孩子,他们凝望着窗内——那是另一个世界,应该是天国吧,一位军人,他也凝望着母子。画家以极流利的笔调写下了一句话:“我们永远与你在一起。”最后写下了一个数字——1945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画家俯下身子,轻轻吹灭了蜡烛。掌声如潮般涌起。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