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山水遂昌(七十四)——千锤万凿出好课

作者:海盐三毛小学 顾亚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05-06 字体:
本学期妙高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的磨课活动,先后有三位老师担任磨课的任务。
第一位是任教六年级数学的廖慧峰老师,她执教的内容是四年级《图形中的规律》一课,廖老师在课前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案,教学中合理利用图形,数形结合,使学生感知到了图形中蕴含着的丰富数学问题。
第二位是教研组长鲍珠英老师,她执教的内容是五年级《百分数的认识》,鲍老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接着让学生自己说说对这些百分数的认识,很好的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随后,让学生说说这节课你想学习百分数的哪些知识?从而引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教学中紧紧抓住理解百分数的意义,逐步感知了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的作用、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等,最后再次回到课前学生收集到的几个百分数,进一步来理解这些百分数的意义,体现了数学味与生活味的融合。
第三位是今天上课的雷秋香老师,她执教的是二年级《小手中的数学问题》。雷老师虽是一位由体育转科任教数学的老师,但是她谦虚好学,积极主动,进步很大。借助学生的小手,引出数学问题,激励学生思考,课堂中把所有的问题都进行数学建模,引到小手上来,使每个孩子都能看的到,摸得着,充分感受到各种问题都可以,借助小手来化抽象为直观,万变不离其中。
几次磨课下来,感受颇深。折服于妙小数学老师的敬业精神,折服于妙小数学老师的专业素养,折服于妙小数学老师的钻研精神,折服于妙小数学老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我从老师们的课堂上发现了以下几个亮点:
一、把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
老师在试教的过程中,常常发现相同的提问,不同的班级学生给出的回答会有不一样的深度和广度,由此意识到:能力通常不是单一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练出来的。新课标十分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磨课中,我们能够从试教者提供的多种教法中认真思考并选择适合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在有了可比性、选择性的情况下,更能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
二、把磨课当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垫脚石
磨课的过程是一位教师围绕一个内容进行试教、反思,再试教、再反思、再上课的过程。它的优点在于教师经过反复的实践、思考、改进,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让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可以深入地思考教学中出现的某个问题,找到相应的最佳解决办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品课”。这种磨课,对教材的每一个内容的钻研和驾驭应该是最深入、最通透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自信心,培养了教师的成熟度,进而焕发了积极性。
三、把研究教材放在突出的位置
磨课能指导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教师在与同组老师讨论教材时,大家就有不同的理解,由此可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相互研讨,最终就能作出合理判断。
四、把共同提高作为磨课的目的
每次研讨,老师们都高度集中注意力,仔细倾听其他老师的每一条意见,深怕漏掉一条对自己有用的,非常谦虚的接受大家的不同见解,然后加以分析、修改、提高。而每个参与的老师也都抱着高度的责任感和难能可贵的参与意识,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层面,谈自己的个人意见,并提出了很独到的见解,抛弃了以前评课过程中只讲好话,少讲坏话的不良习惯,大家讲出自己的真心话,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共同提高。教学还能相长,更何况我们老师之间的真诚互助。
五、把课堂节奏慢下来让孩子感悟
事实证明,课堂节奏把握不好真的会使一部分孩子游离于课堂之外,无法投入其中。过快,孩子无法听清,更谈不上明白,从而无法想象学习的效果如何?过慢,又会使一些学习习惯、基础较好的孩子“吃不饱”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恰当地把握课堂节奏,“慢”下来,真正让这些内容传进学生的耳朵,记于心。在磨课的过程中经常听到我们的执教老师这样反问学生:“他刚才说了什么?”、“谁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很少听到“懂了吗?”“明白了吗?”。让孩子习惯于思考、习惯于倾听,也才更有机会感受到学而有得的快乐。
磨课可谓是“一人上课,多人受益”。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交流讨论,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地收获,让妙小的每一位数学老师在“磨课”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不断向优质高效的课迈进。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