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作者:符林木 文章来源:焦滩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05-06 字体: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并把握好问题的时机和方式,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交流。设计问题应注意:  
1、问得有趣味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能吸引学生,使学生能进入所设计的情境,问题要新、奇、难度适当,问在学生的质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才能引起学生交流的兴趣。如在教学《统计》的时候,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我班的同学喜欢吃水果的哪些信息?小红为班级开联欢会买了一些水果,她会买哪些水果呢?你是怎样想的?相互说一说。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有趣的、现实的,学生交流起来的兴趣很浓。  
2、问得发人深思  
所提的问题要呈现逐步上升的序列,能引导学生的交流纵深发展,使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探索之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显得水乳交融。如教学完整数、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后,出示0,1,2,3,4,5,6,7,8,9这十数。  
教师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发现什么?同座进行交流。  
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观察出来,教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根据它们的特征,给它们进行分类,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在这个问题解决后教师又及时提出第三问题:“你能用画图的形式把这些数的关系表示出来吗?”在一个一个的问题中,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理解了这些数的关系,而且学会了学习方法。
3、及时调整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对预先准备的一些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如果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感到突然,说明难度太大或表达不清楚,则要恰当地作一些提示,或者灵活地补充一些辅助性的问题进行过度;如果学生对所提的问题不以为然,或者不需要认真思考就纷纷举手要求回答,说明问题太容易,也要迅速进行调整,增添难度大一点的问题。简而言之,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和提问方式的时候,既要注意课前的充分准备,又要注意课堂的随机应变,确保交流之路畅通。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