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忆朵的眼睛(二十七):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作者:罗小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05-04 字体:

现在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宠爱。许多家长对孩子凡事都包揽包办,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孩子依赖性太强,独立性太差,怕孩子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其实孩子的独立性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所谓独立性,也就是意志的独立性,《数理情感学》认为,意志的独立性是指人的意志不易受他人的影响,有较强的独立提出和实施行为目的的能力。简单来说,独立性就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个性品质。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家长的教育很关键。  

一、 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孩子独立性需要从小开始培养。  

13岁的孩子对大人所做的事都很感兴趣,加上孩子天生喜欢模仿,所以当他看见大人在干什么他也学着干什么。如大人在叠衣服,他也要来帮忙;大人在扫地,他也抢着要扫;吃饭时也想要自己吃、走楼梯时不用大人扶……这些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开始发展的表现。此时孩子的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虽然孩子做的不好,会把叠好的衣服弄得乱七八糟、把垃圾扫得到处都是,还把饭粒满桌撒。但请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试一试。因为这是由于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发展的不够完善而导致动作不协调。如果此时家长觉得孩子现在还太小,什么都做不来,反倒给大人添了许多麻烦,等长大点再做吧。那么渐渐地就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从而错过了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一旦孩子形成依赖性就很难改正了。  

二、 在生活中多为孩子提供锻炼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多为孩子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试着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让孩子帮忙拿拖鞋、自己捡玩具、自己吃饭等,即使做不好也没关系。只要是孩子愿意做的,都可让孩子试一试。等孩子大点之后,可以让孩子自己学着穿脱衣服、鞋子,吃饭时帮忙大人分碗筷等,而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享受家人的呵护。在当今这个步伐较快的社会,大家的生活节奏都较快,有的要赶着去上班;有的要赶着去聚会;还有的赶着去应酬。所以往往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一开始让孩子自己吃饭,但孩子偏偏动作较慢,家长自己又要赶时间,索性就喂孩子吃了省事省时。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要喂饭的习惯。所以不管家长有多忙,都请抽出一点时间让孩子自己吃完饭的时间。只要家长多一点在耐心,正确引导孩子吃饭的方法、注重吃饭习惯的培养,孩子吃饭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到正常时间。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经赏会有一些亲子作业。如教师请孩子回家完成一幅绘画或纸工作品,家长应先和孩子一起商量要怎么做,多让孩子动脑、动手,再一起参与完成。而不要为了追求完美或者有攀比心理,完全自己代劳。都说宁可要孩子动手做的一分,也不要家长做的十分。这样才能让孩子体验自己动手完成作品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三、 在孩子学习独立的过程中多给予正确引导  

孩子学习独立是循序渐进的,家长不可太急于求成,而应在这过程中多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孩子才能更快的独立。如孩子自己洗袜子,一开始孩子肯定洗不干净,甚至把全身都弄湿了,没关系,袜子洗不干净家长再洗一遍,衣服湿了换,总之,只要孩子有这个意愿,家长就可满足,然后给予正确地引导,教孩子洗袜子的方法,多试几次,孩子就能轻松的完成这件事了,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还让孩子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又如孩子在幼儿园午睡起床后叠被子,一开始我们就让孩子自己学着去叠,叠不好没关系,老师再帮忙整理,教孩子叠被子的方法。只要多学习、多尝试,孩子的被子一定会越叠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和同伴发生矛盾、纠纷,此时 家长和 老师不要马上去帮忙解决问题,而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该怎么做,然后再给予正确引导。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学会独立。  

四、 多一点耐心与宽容心  

在孩子学习独立性时许多事难免会做得不好,此时家长一定要宽容对待,切不可过多批评,以免打击孩子尝试独立的信心;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也要及时发现与表扬,使孩子更有信心、更加进步。  

孩子一天天长大,各方面都在进步。只要孩子愿意去想、愿意去学,许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相信只要我们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不断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循循善诱,孩子一定会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能干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