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体验”的快乐

作者:吕妙爱 文章来源:焦滩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04-27 字体:

“体验”的快乐  

这次很荣幸去西部学校听课,学习。听了顾老师的作文课,感触很深,用一个词概括——体验。一堂课作文课就用简单而又平凡的“看、听、做、感、想、写”六个字精彩地演绎了。整堂课顾老师就抓住这六个字来循序渐进地引导,在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角,有充分的发言权,足够的表现机会。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是因为没有材料可以写,生活中其实不缺乏写作的材料,正如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少了那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中,学生往往少了那体验,感受的环节,以至于不能言从心生,用文字把他们表达出来。  

所以,在教学当中要重视学生的体验活动,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关键要让学生有一个自身的实践过程。  

在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中,有一个续讲故事的口语交际环节。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故事继续讲下去。“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来……”刚开始我只是让学生讨论完后,来说说着急的小松鼠会对小兔说些什么。学生当小松鼠,老师当小兔。说到后来,学生的表现欲望非常强烈,也想来扮演小兔的角色,于是我就放手,把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找伙伴上台来表演。学生的思维似乎一下被打开了,当表演到火灾的时候,有位学生要求我在黑板上画个电话,他们可以拨打119求救。还有学生要主动来扮演救护车,扮演医生等等。尽情表演完之后,我就让学生画一画刚才的场面,小松鼠遇到什么麻烦了?小兔又是怎么来解决的?然后再图画边写上一两句他们的对话。把想说的都写下来。我觉得整堂课,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其中了,但少了一个互相评价得环节,学生的一个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也是提高口语的一种方法。  

“体验”贯穿在课堂中,使课堂充满生机。体验的方式也有许多:  

一、视觉体验,拉近距离。   

每篇课文基本都配有插图,教师可以让学生看插图,或者观看投影,来感受事情的发展动态。直观的图画最能吸引低段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拉近了与文本对话的距离。  

二、情境体验,情感升华。  

如《乌鸦喝水》这一课,文章开始作者用“到处”说明小乌鸦口渴的程度及找水的焦急心情;用“看见”、“可是”说明喝不到水的原因。面对文本中的这一情景,让孩子在情境中可以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验乌鸦找水的焦急心情,找到谁又喝不着时,更加焦急的情感。这样的体验让学生对乌鸦的情感不在留在表面形象上,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乌鸦的焦急心情,而且自己也为乌鸦找到水而喝不着感到焦急,表达了他们不仅仅是一种友善,更是一种关爱。学生的情感在这时也得到了升华。  

三、活动体验,“人”“文”合一。  

  当学生“经历”了乌鸦喝不着水时的焦急心情到想到办法时的窃喜再到喝到水时的舒心,这样的一个情感体验后,不知不觉中他们觉得自己仿佛就是这只乌鸦。让“小乌鸦”们随着音乐尽情地歌唱、演绎。既是对乌鸦“爱动脑筋”的品质的一种赞美,也为自己悟出道理:“只要开初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而感到高兴、愉悦。
 
学生的体验当然至关重要,而教师也应有丰富的体验。让自己时刻体验教学上的成功与失败,体验上课的乐趣和困惑,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农村孩子的词汇量普遍的贫乏,自信心不够,其实很大关系也是和教师的素质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一起去体验学习上的不足,取长补短,努力奋进。做一名老师,最好能做出自己的风格,而且要有时效性。虽然这需要不断地坚持和努力,但确立目标,努力实现它总比盲无目的地徘徊强。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