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支教随笔(109)——走进黄沙腰中心学校

作者:海盐支教者顾富荣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04-24 字体:

支教随笔(109)——走进黄沙腰中心学校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是伟人毛泽东说的。  

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恰恰就在于其有思想、有信仰、有精神。精神是支柱,是脊梁,是运动的勇气,是照耀人前行的明灯。人一旦没有了精神,无疑只是一具行尸走肉。  

人有了精神,就有了理想追求,就有了自信,就有责任心。  

精神,让人青史留名,为人景仰;精神,让人高风亮节,为人钦佩;精神,使人蕴涵动力,奋发有为;精神,让人气宇轩昂,气贯长虹;精神,让人生放射出她最耀眼的光芒!   

想起伟人的格言,是因为我走进了人称“遂昌西藏”的黄沙腰中心学校。虽然是在偏远的山区,虽然是简陋的校舍,但是那里的校园文化建设却是浓郁的。踏着台阶进校门,便看到路旁一块方形枣红大理石,上刻“煤油灯,照我行”六个大字,下刻四行字:“形象之灯——质朴无华、乐观向上;智慧之灯——锲而不舍、止于至善;理想之灯——行善积德、宁静致远;生命之灯——自强不息、永不言弃。”陪同我们海盐 支教 老师的是遂昌教育工会的蓝主席,他介绍说:“这是黄沙腰中心学校的传统精神。以前因为黄沙腰学校这个地方太偏僻,所以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照明无电,晚上学生只能用煤油灯看书作业,条件很艰苦。尽管条件艰苦,那里学生的学习特别刻苦,因为读书因走出大山,去城里生活、工作的人也特别多,遂昌县的一个现任副县长,青田县的副县长,浙江省的一个厅级干部都曾经在这里读过书。”  

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的意志,能催生人的理想,能激发人的潜能,从而使生命焕发出光彩。  

在学校会议室的墙上,我看到黄沙腰学校的校训:厚德载物。  

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学校要求教师用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我还看到了学校的校风目标:博爱、启智、健体、和谐。  

教师的教风目标:敬业、爱生、合作、进取。  

学校的学风目标:勤学、好问、守纪、向上。  

教师发展目标:建设一支自尊自信、团结协作、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的教师队伍。  

学生成长目标:会笑(心理健康)、会说(交际)、会玩(身体健康)、会学(文化科学知识)、会生活、会做人  

一个学校把学生成长的目标定位于“会笑(心理健康)、会说(交际)、会玩(身体健康)、会学(文化科学知识)、会生活、会做人。”我感到新鲜,我感到自己不是去送教,而是去学习,学习黄沙腰学校科学、积极、健康的育人理念,在应试教育横行天下之际,有这样育人理念的学校是极其可贵的。  

在校园里,遇到了低年级的高年级的学生,遇到了男学生女学生,他们都大大方方地微笑着问候我:“领导好!”“老师好!”听来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暖。  

在教学楼的墙上,我看到了海尔总裁张瑞敏格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在行政楼二楼的墙上,我还看到了这样的标语:“比付出,比干劲,比成绩,比奉献。”  

一个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所学校,同样要有精神的。黄沙腰中心学校的“煤油灯精神”,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每所学校学习。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