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读《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有感

作者:陈方红 文章来源:新教师培训班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04-16 字体: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小学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和科学态度。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参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提出了教学建议。  

近日,学校组织学习省教研室颁发的《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在研读过程中,我适时结合当前的教育前沿信息,对照自己的教学经历,受益匪浅。细细品味着《教学建议》,发现里面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如同又一次经历新课改的洗礼一般,翻然大悟。现整理自己的一些肤浅的感想,以飨各位,互相学习。  

《教学建议》一共有30条,这是课改七八年来课堂实践中所凝聚的结晶,一共分四个板块来陈述。分别是:教学准备与设计(第1—8条);教学组织与实施(第9—23条);学习测试与评价(第24—28条);课外活动(第29—30条)。四个板块分别从备课、上课、作业和课外活动的角度来提出教学建议,内容详实,引领到位。我们知道,备课中各环节的预设到位与否,会影响到课堂中的生成是否落实,课堂中的落实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作业质量。因此,每个环节都是极其重要,如同拳击手在擂台上一样,若想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要学会打组合拳。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这个板块的引领,让我们在备课时多一份思考,多一些选择。  

科学的备课有别于一般的学科,一般的学科它是在教师分析教材,阅读教学参考书等的基础上就能完成教学设计的,但做为一位科学教师,我们必须要做的还有要精心准备教学器材。这是一位科学教师十分苦恼的,但是科学教育本身的精髓就在于探究,而不是知识的灌输,我认为经过小学阶段的教学,应该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科学观念,养成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而不是一些硬板的科学概念。当然这中间存在了很多问题,在一些条件较差的乡下学校,由于器材的缺失,无疑给老师和学生造成很大的困难,而在这样的时候一味的责怪教师是否太不公平呢?我又想,是否我们可以利用好身边的物品。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否真的一定要应用到马铃薯,我们是否可以用其他密度差不多的物体去替代呢?当然现实中的马铃薯的取材是比较容易的。又比如:这单元的第2节《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节,当我们研究相同重量的、不同体积大小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可以改变体积大小的物体来替代质量相同、体积大小不同的几个物体呢?如教学建议的第2条叙述,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季节情况,对季节性较强的内容,可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以探究为主  

科学的教学模式并不象其他学科那么的固定,他的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探究模式。甚至同一节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活动模式来达到教学目的。而且一节科学课本身要求学生掌握的科学概念是很简单的。比如:四年纪上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节科,新课程要求掌握的科学概念就只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是这节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观察几种物体发出声音时的共同特点(也就是发声的物体来回运动)让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这样的科学概念,而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  

科学课堂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这在一定程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弊端,学生本身的自律情况在实际课堂中很差,他们往往不容易控制自己。教师如果引导的不好,容易把科学课变成娱乐课,根本谈不上探究。在这方面影响因素很多,比如,教师如果太早出示实验器材就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过早的转移到实验器材上,而关于接下来的探究效果就很不好,当然还跟教师本身教风有关。所以不能麻木的进行一些教学活动,而活动完了,学生却不知道这活动有什么意义。所以在进行活动前,教师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引导或是提出一些好的要求,让学生做探究实验有个明确目标。关于课堂实验,在乡下小学还是存在诸多困难的。比如本校:在上《声音是这样产生的》这一节,由于学校只有一个音叉,所以做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吗这一活动,只能由教师示范实验,大部分同学并没办法体验接触振动音叉时候能感到麻的感觉。  

三、以发展学生为教学目标  

经过切身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小学生的思维很十分活跃的,而且他们的想象力远比成年人丰富。有时候他会问出一些我们从不去思考的问题。很多教师面对这样的问题都是逃避的。比如:五年级有位学生问我“人会不会热胀冷缩”等这样一些问题。又比如我听课时候遇到的,蹩了的乒乓球遇到热水会恢复球型,那么把它放入冷水中呢?当然还有很多在我们看来千奇百怪的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已经超出小学的范畴,甚至可能探讨某些问题根本没意义。但是我感觉学生会去思考提问,这本身的就很值得提倡。而且面对学生的疑问,当我们无法回答时,应该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提高。而不是说这题目不考这样的想法。  

四、重视探究的真实性  

科学教学应该重视科学实验的真实性。切记不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更改实验条件。比如:在水的热胀冷缩实验中,一定要在试管里装满水,然后在水中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扎紧。有些教师可能会让其中留有空气,故意借助空气的热胀冷缩使实验明显,那就是伪科学。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