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支教随笔(九九)——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作者:海盐支教者顾富荣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04-08 字体:
我给二年级小朋友们上了一堂说话课。说话材料是绘本《父与子》上的一组连环画。这一组连环画有六幅。第一幅画的是父与子骑着一匹马去郊游,马跑得飞快,父与子很开心。第二幅画的是马大概跑累了,不肯再走。第三幅画的是父亲跳下马抓住马嚼子使劲地拉,身子都拉成一张弓了,马却死也不肯往前走半步。第四幅画的是父亲在马的后面,使劲推着马屁股,马还是一动不动,儿子跳下了马,不知干什么去了。第五幅画是父亲虎着脸与马对立着,僵持着。而儿子拖来了两辆车,一辆是独轮的,一辆是四轮的。第六幅画的是马的前脚站在四轮车上,后脚站在独轮车上,儿子在前面拉着四轮车,父亲在后面推着独轮车,在往回走。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一、聊漫画的特点  
从学生喜爱看的动画片、小品自然地引出漫画,然后让学生看着《父与子》的封面图,讨论漫画的特点:幽默感、夸张、奇思妙想  
二、描述《倔强的马》  
因为是二年级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还不够强,不能一下子就把六幅图串连起来讲,所以让他们一幅一幅地讲。每幅图讲的时候,都要请两三位学生,老师不失时机地点评、引导,使图意的表达清楚连贯。
三、 讲故事比赛  
在课堂里引入竞赛活动,可心使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请三位学生把六幅图连贯起来讲故事,最后由其他学生评出故事大王。  
四、点评故事角色与作者  
故事看明白了,接下去便是点评故事角色与作者,这是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他们的评判能力与语言概括能力。
我设计了四个填空题:( )的父亲,(     )的儿子,(     )的马,  ( )的作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评判,使他思维碰撞出火花,使课堂呈现万紫千红的绚烂春色。  
这堂课是给二(2)班小朋友上的,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听课之后,非常兴奋地对我说,有两个男生平时上课从不举手,偶尔请他们起来发言,回答的话疙疙瘩瘩,意思表达不清。但是这节课上举手特别积极,发言特别精彩,真是出人意料。  
我想,这就是对这堂课最好的评价。这堂课所以能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就是因为说话材料的选择符合孩子的心理。孩子平时最喜欢看动画片,看小品,看漫画,其实动画片、小品与漫画有许多相似点,都是富有幽默感,都采用夸张的手法,都表现作者的奇思妙想,都是寓教于乐。  
由此,我想到了我前不久读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王荣生教授的“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观点一直撞击着我的心灵。乍一看,这话是最简单不过的了,但仔细一想,就会觉得它实在是值得我们好好咀嚼的一句名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习惯着眼于“怎么教”,课上得如何精致精彩,包括我在内,考虑最多的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如何将多媒体课件精彩地展示。  
其实,语文课堂上,“适宜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成功的基础、垫脚石,课堂的教学艺术则是“催化剂”,这就跟写作一样,合适的材料、典型的故事永远是好作文的基石,然后才是写作技巧的娴熟运用。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就至关重要了。  
有专家这样评价教师:在新课改条件下,只传授知识的是合格的教师;同时又传授方法的是良好的教师;在二者基础上提供教学资源的是优秀的教师。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作出合理的剪裁处理,更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开拓视野,作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