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习惯于“打算盘”到学会“用电脑”
跨世纪对青少年的四个要求: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不说要学生达到这四个要求,我想至少我们可以以这四个要求作为我们教育人的一个目标,作为引领我们教学的一种理念,作为我们研究教学、班级管理的一个方向,更甚至可以当做我们的教育情怀。
尽管桌子上放着个电脑,也知道效率高,但他不会用,遇到算数时,还是觉得用算盘顺手、放心。“打算盘”的意思是“时间加汗水、机械训练”,而“用电脑”则是“尊重规律、依靠科学”。也许我们都习惯于“打算盘”了,像流水作业一样完成一天的流程:备课、上课、批改、辅导。但不知是否去想过,这种习惯了的事情背后还有多少可以改良的空间?备的课是否有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环节,在班级管理中是否有让学生去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要学会“用电脑”,就要求我们学会去研究。“学不研则浅,教不研则枯”,教师不只是单纯的教师匠,而应该是“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邢安仁指出:“教学质量高低是与教研、科研开展的广度、深度有密切联系的”,“教学研究是关键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科学研究居教学研究之上不可缺少的指导作用,教学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的传递者,而是一个调试者、研究者、创造者”, “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思考为什么要教的问题”。教师要树立研究意识,用研究的眼光看待课堂,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要不断求知,提高理论水平。昨天一老师外出上幼儿公开课后我问道,上的怎么样?有什么收获?老师说出了一个对于我来说新的词汇“绘本教学”,其他老师都是采用绘本教学的,而我不是……在知识迅猛更新的时代,我还算是一个比较爱学习的人,竟然连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词汇所不知。那么,不善学习或不讲究方法学习的人呢?据权威人士研究分析,大学毕业所学的知识,最多两年就将不适应形势的发展所需。不学习是何等的可怕。因此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以适应科研型教师的需要。
第二、要有科学研究意识。教育本身就是创造工作,教育的创新更需要不断研究新问题,教育实践中有研究不尽的新问题。我曾向老师提出“多用5分钟,做好一点点”。在教育教学中,比别人多花一点点时间备课、多花一点点时间批改、多花一点点时间问为什么,多花一点点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我想,比别人多一点点就是用于研究的时间、用于思考的时间。我想,多一点点就是收获成绩的时间。
第三、要形成善于反思和总结的习惯。反思是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回顾与价值判断,分析得失,寻找规律;总结是对大量感性经验的理性升华,从中提炼出更具普遍性和指导性的教育思想精华。反思和总结是教师进行科研的基本能力和思维品质,只有不断进行思考、研究、总结等活动,才能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目标更明确,行动更自觉,行为更符合规律。反思与总结的方法很多,如:写课后笔记、教学心得、整理案例、写经验总结等等。
不说要学生达到这四个要求,我想至少我们可以以这四个要求作为我们教育人的一个目标,作为引领我们教学的一种理念,作为我们研究教学、班级管理的一个方向,更甚至可以当做我们的教育情怀。
尽管桌子上放着个电脑,也知道效率高,但他不会用,遇到算数时,还是觉得用算盘顺手、放心。“打算盘”的意思是“时间加汗水、机械训练”,而“用电脑”则是“尊重规律、依靠科学”。也许我们都习惯于“打算盘”了,像流水作业一样完成一天的流程:备课、上课、批改、辅导。但不知是否去想过,这种习惯了的事情背后还有多少可以改良的空间?备的课是否有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环节,在班级管理中是否有让学生去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要学会“用电脑”,就要求我们学会去研究。“学不研则浅,教不研则枯”,教师不只是单纯的教师匠,而应该是“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邢安仁指出:“教学质量高低是与教研、科研开展的广度、深度有密切联系的”,“教学研究是关键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科学研究居教学研究之上不可缺少的指导作用,教学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的传递者,而是一个调试者、研究者、创造者”, “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思考为什么要教的问题”。教师要树立研究意识,用研究的眼光看待课堂,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要不断求知,提高理论水平。昨天一老师外出上幼儿公开课后我问道,上的怎么样?有什么收获?老师说出了一个对于我来说新的词汇“绘本教学”,其他老师都是采用绘本教学的,而我不是……在知识迅猛更新的时代,我还算是一个比较爱学习的人,竟然连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词汇所不知。那么,不善学习或不讲究方法学习的人呢?据权威人士研究分析,大学毕业所学的知识,最多两年就将不适应形势的发展所需。不学习是何等的可怕。因此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以适应科研型教师的需要。
第二、要有科学研究意识。教育本身就是创造工作,教育的创新更需要不断研究新问题,教育实践中有研究不尽的新问题。我曾向老师提出“多用5分钟,做好一点点”。在教育教学中,比别人多花一点点时间备课、多花一点点时间批改、多花一点点时间问为什么,多花一点点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我想,比别人多一点点就是用于研究的时间、用于思考的时间。我想,多一点点就是收获成绩的时间。
第三、要形成善于反思和总结的习惯。反思是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回顾与价值判断,分析得失,寻找规律;总结是对大量感性经验的理性升华,从中提炼出更具普遍性和指导性的教育思想精华。反思和总结是教师进行科研的基本能力和思维品质,只有不断进行思考、研究、总结等活动,才能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目标更明确,行动更自觉,行为更符合规律。反思与总结的方法很多,如:写课后笔记、教学心得、整理案例、写经验总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