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领雁工程”信息技术第二周培训心得

作者:09新教师培训班 周凌燕 文章来源:应村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04-07 字体:

领雁工程两个星期的学习已经过去了,我作为新教师,在这两个星期当中收获很大,对我的发展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让我最大的收获是听了由市学科带头人、莲都外国语学校的 钟晓红 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给我有了很大的启发。  

一、教学设计的思考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对教与学的行为进行分析的过程,它包括:教什么——教学目标;怎样教——教学过程;效果怎样——教学评估。  

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案有很大的区别:  

教学理念:“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  

课堂焦点:“教师教学”转向“学生学习”;  

教学成果:“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我对教学设计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1. 教学内容中操作的设计要丰富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可以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扩充,不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2. 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  

信息技术课一般分两部分:理论和上机。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立足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际练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与成败,因此教学方法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有:先行演示教学法、主题活动教学法、课程整合教学法等等。  

不论哪种教学方法,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道德情感、思维能力的培养  

(1) 设计明确的情感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丰富的情感自然地表露出来,并用自己的热情去创建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合作进行科学探究,与学生分享获取学习成果的快乐,让师生关系充满亲情,富有亲切感,学生也就乐于接受教育。  

(2) 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让学生思考,自主学习,引导发展学生的思维,当以后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不自觉的就会将这种思维方法运用进去,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造等思维能力。  

4. 课堂教学设计重视学生课堂互动的设计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5. 以“评”促“学”,使每个位学生都热情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评价是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通过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教学评价要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的选择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实现传统教学观念向新课程改革观念转变的关键是教学设计,一般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比较传统,重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分类不清,用语含混,表述方式传统,不便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盲目性,缺乏现代理论指导,难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我想在此之前,大多数教师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都会从教师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而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要素。而 钟 老师提到了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操作步骤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那在教学设计中应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呢?  

1. 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目标描述的对象及出发点应该是学生。例如:能独立进行阅读文章、可以设计并制作电子报刊等,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2. 行为动词  

动词的确定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对教学效果进行评测和检验。例如:知道、了解、写出、背出、制作、分辨、解决等,这些动词表现出目标明确、直观、且可评价。但如果用“欣赏、喜欢、相信”等词表现的却很含糊、无法界定。  

3. 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在任何情景下完成制定操作或任务。例如:用网络查找所需素材——方法和途径;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工具;同学之间互发邮件——环境。  

4. 行为标准  

能测评出学生对学习内容或知识的熟练和掌握程度。例如: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移动文件——数量;每分钟能输入文字30个——时间;学会利用公式及函数求平均值——方法。  

教育学中提到过,教学目标的分类有: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情感性目标。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上四点的选择,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样才是真正从学生出发,促进学生发展的。  

今后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不应该再只是麻木地以教师为出发点了,而应该做到以促进发展学生为最终目标,根据教育学中“最近发展区”的认识结构,为学生设计出真正符合实际的教学设计。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