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随笔(九六)——我的人生从45岁开始(二)
三、 积极反思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省”就是反思之义。能够做到一日三省,可见反思已经成了曾子每天的习惯。古语云:吃一堑,长一智。强调的就是反思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一日三省,那么一个的学问与心理、精神与道德就不可能提升,“吃一堑”之后还会再“吃一堑”,不断地同一个地方跌倒。
那么怎么进行反思呢?
勤写教学后感。一节课结束后,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地把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记载下来,成功的再接再厉,不足的在做出思考和分析后,找出解决不足的办法,然后写下“再教设计”。这样做既是对已教课程的反思与感悟,又能使再教精益求精,长期以往坚持下来,勤能补不足,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观摩他人教学。观摩他人的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等能让我们感受与学习到与己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风格等。通过观摩、比较后自我反思,扬他人之长,避自己之短,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特级教师于漪曾说,他那个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这里面就包含着他在观摩别人教学后对照自己进行反思,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完善自我,最终成为闻名全国的特级教师。
观看自己教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教师如果能够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录下来,通过放录像的形式就能再现自己的教学,就能重新审视、分析自己已经开展的教学活动。这样教师由身当其事者转变为依旁观看者,由于时间不同、角色不同,不仅在处理和分析同一问题的方法上会有区别,而且课堂教学的纰漏和不足容易发现,可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也是教学反思的一种好方法。
比如,我写的支教随笔(五十七)——突如其来的事情发生了:
昨天在五(1)班上了一节成语作文课,效果不错,今天我又去五(2)班想大致按昨天的思路再上一遍,不料课堂上发生了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效果来得更好。
课前,我走进五年级办公室,五(2) 班的鲁 老师给我看了一张学生的绘画作品,作品画得很漂亮,尤其是三个人物的表情生动有趣。 鲁 老师介绍说,这幅画的作者是她班一个很特殊的女学生,姓黄,她父亲游手好闲,长期在外乞讨过活,女儿到了读一年级时,他带着女儿来学校报名。女儿只读了没几天,他就把女儿带出去要饭。等到学期结束时,他又把女儿送到学校里来。连续四年,这个姓黄的女学生都这样,学期开始来几天,学期结束又来几天,极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外面跟父亲流浪。她母亲呢? 鲁 老师说,她母亲神经不太正常,与她父亲一起生活了没几年,等女儿出生后,就被她父亲赶出门外,现在在哪里?谁都不知道。这个黄学生很聪明,能说会道,可是就因为一至四年级没有好好地在学校里读书,尽管会写一手很好看的字,但许多字她都不认识,拿着课本读不出,所以语文成绩是个位数,数学更不用说。 鲁 老师说黄学生的父亲真的也是一个神经不正常的人,要不怎么拿女儿的将来开玩笑?我听了也为这位学生感到深深惋惜。
上课铃声响起,我拿着黄学生的画和湿毛巾走进教室。我先把画展示给学生,说:“听说画这幅画的同学一至四年级都不在学校里读书,而是像三毛一样四处游荡,五年级了,她来了,虽然字不多识得,数学不会做,成绩不理想,但是手很巧啊,画的画很精彩,这让 顾 老师感到——”我在黑板上写了个“意”
有学生接着说:“意想不到。”
“还有吗?表示想不到,带有‘意’的成语?”我问,因为这一节是成语作文课,我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成语来。
有学生又说:“出人意料。”
然后,我讲了写好作文要仔细观察周围的现象,人物神态与动作;细心聆听各种声音,人物的语言;用心体验自己的心情与心理活动。要关注每时每刻发生的变化。
接着,我将写有十几个描写突如其来事情的成语的小黑板举起来,要挂到大黑板时,不小心碰到了黑板上方的挂钟。挂钟斜了,我用小黑板顶了几下,把挂钟的位置重新调整好。再挂住小黑板,让学生朗读上面的成语,大约过了半分钟吧,突如其来的事情发生了,那个挂钟从上面悄然滑落,我没注意,听到“砰”的一声炸响,不由得浑身一抖,一看台阶上,已经满是大大小小的玻璃碎片,闪着刺眼的白光。全班学生也被一震,朗读声轻了许多。
本来是要在学生不经意间,扔一块湿毛巾到黑板上,创设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让学生写作。可是现在,挂钟掉落到地上这个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如果再按教学预案去上,那真是太缺乏教学机智了。
于是乎,我来了个顺水推舟,趁热打铁。
我让学生说说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对事件作了口头描述。
再出示两段例文,分析讲解了写作要领。然后让学生写片断。
就在学生写的时候,我跟 鲁 老师作了交流,我说:“老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指导学生写作,比如今天的挂钟事件,比如平时学生之间闹矛盾,比如天气突变等等,都是很不错的写作材料。只要有事情发生了,就让学生去了解,去写作,这样学生慢慢地也能学会找写作素材了。” 鲁 老师对我的说的表示认同。
要指导好学生写作,老师得像新闻记者一样,做个有心人,去捕捉生活中有意思的人事物,有情趣的瞬间。
四、 勤于写作
对教师而言,写作并非纯粹的创作,而是一种教育生活方式。具有写作爱好的教师,总是睁开着思考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事件与人物;具有写作兴致的教师,总是拥有一个理性的头脑,理性地审视自我的生存状态;具有写作冲动的教师,总是保持一颗敏锐的心境,悉心地体察身边的冲突和矛盾,聚集点滴心灵感悟,汇成思想的洪流。
写作是思考过程与结果的文字再现。只有你对生活有所思、有所想,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或冲动。换个角度讲,思考是写作的支柱,在观察教育事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换位思考、批判性思维、反思性思维,都是必要的。如果自己就是行为主体,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我究竟怎样处理各种关系或问题的?我为什么要如此处理?我有清晰的观点、想法吗?再思考一下,如果换一种行为方式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在观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是写作中可以表达的内容。
我喜欢写作,只要想到有什么可写的材料,非把写出来不可,这叫一吐为快。如果半夜醒来,脑子中突然闪现灵感,我会赶紧起床打开电脑,写完了有时间再上床继续睡。自觉地写作,我已经坚持了六七年,就在2009年,我写了一百六十二篇博文,感动海盐的许多博友和教研室的领导。支教随笔,我也写了九十五篇,有一些博文上传在遂昌教育网,教育局的局长与书记看了也很感兴趣。写作就是呈现自己的工作状态,思想境界,就是宣传自己最好的广告。
下面,请欣赏我的博文《支教随笔(七十四)——惊艳》
一提到“惊艳”,人们往往想到女子的美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一提到“惊艳”,人们也许会想到《西厢记》中书生 张 君瑞邂逅 相国 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的故事;
一提到“惊艳”,人们也许会想到《长恨歌》中的诗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其实,“惊艳”的运用并不局限于此。
婴儿啼哭后带泪的莞尔,难道不是惊艳?
红顶白鹅愣愣地临水自照,难道不是惊艳?
王安石晚年隐居写的: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这样的美景,难道不是惊艳?
更有甚者,惊艳之于女子,以别样的姿态展示:
明人李渔写春游遇雨,避一亭中,见无数女子,妍媸不一皆慌忙奔至亭内。其中一三十岁贫女子独立檐下,并不往亭内无隙地再挤。人皆抖湿衣,她则听其自然,因檐下雨侵,抖之无益。一会儿,雨将止,人匆散,她仍立于亭中。不一时,雨复作,众人奔回,那些女子衣衫之湿,数倍于前,姿态百出,其状甚狼狈。而那女子仍平和而立,自有从容之态。
李渔为此感慨,此女子之态缘自平素之养,虽贫并年三十,“然使二八人与颈珠顶翠者皆出其下”。此女子无华中有态,布衣中有佩珠翠者不及之“惊艳”。
这几天,我走进遂昌云峰中心学校,惊艳之感,油然而生。
我惊艳于行政楼前的那株玉兰。满树的玉兰花灿烂地绽放着,每一朵都是细腻的乳白,像一个个白瓷小碗里盛着奶油,奶油中仿佛融入几滴香甜的蜜糖;又像一个个玉杯,微风吹来会叮叮当当地响似的。你会不由自主地亲近她们,她们在枝头蜂拥在一起,个个都是挺立向上。那片片精巧的瓣,似用玉石雕刻,美得高雅。她们无意与群芳争艳,更不愿招蜂引蝶。她们只是静静地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绽放。无论是高缀枝头,还是零落成泥,始终保持着一尘不染的品格。
我惊艳于男生宿舍荷花塘边的垂柳。那一棵棵的垂柳,垂下了千丝万缕的柳枝,柳枝上绽出嫩黄的细叶,春风中轻舞飞扬,婀娜多姿。不由得吟诵白居易的诗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我惊艳于垂柳旁的桃花。那些桃花,红得那样自然,那样率真,在绿柳的映衬下,更显出她们的艳丽。她们或正,或侧,或仰,或俯,有如粉荷,有如胭脂。花大都全开了,也有半开的,偶然会碰到几枝懒起的,也含苞待放。由于它太小巧,太娇嫩,太动人,使人不忍心用手掌碰碰它,亲近它,进而越发的惹人爱怜。那些大而艳的花,忘不了炫耀自己,早早的挤于努力外伸的新枝上,争夺着空气和阳光。
我惊艳于四周围山上的云雾。这几天春雨绵绵,时时能欣赏到蒙蒙云雾。那云雾就像一位美丽的天使,施展着神奇的魔法,使山野乡村变得空灵莫测、朦胧迷人。一棵树、一条路、一幢楼、一座山,都是一幅清雅的水墨画。一切都好像带着仙气,亦真亦幻,犹如梦境仙境。
…… ……
云峰中心学校,这此第,怎一个美字了得!
五、 心态乐观
世纪之交,国外一家杂志社举办征文大赛,题为《世纪展望——21世纪我最想要的》,并开出了高达一万美元的奖金。活动开始后,怀着对新世纪美好生活的憧憬,世界各地的稿件如雪片般纷至沓来,有近两万人参与了这次活动。杂志社对所有的稿件按文章标题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发现,最想要金钱的占57%,最想要家庭幸福的占21%,最想要权力职位的占8%,最想要漂亮贤惠妻子的占5%。
经过专家评审,出人意料的结果是:一篇不足300字的文章——《我最想要一个积极快乐的心态》,赢得了这次部竞赛唯一的大奖。专家们的评审意见是:“无论你想要金钱还是权力,无论你想要幸福的家庭还是香车豪宅,如果你拥有了积极乐观的心态,你就什么都可以得到。在未来的人生和世界里,态度是阳根本的竞争力。”
是的,好的心态不只是因为它难得,所以是“稀有之金”,更因为它能给我们换来事业进步、家庭幸福,所以是“价值之金”。
每个人都是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而决定个人含金量高低的则是心态。纵使你才华横溢,能力超群,如果没有下面积极的心态,整日消极抱怨,患得患失,又怎么能实现自己辉煌的职业梦想与人生目标?积极端正的人生态度不仅有益于单位与他人,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
对于这一年的支教,我始终有一个乐观的心态,请欣赏我的《支教随笔(七十二)——我为什么喜欢写支教中的快乐》的片断:
在遂昌支教,说实话,工作压力自然没有海盐实验小学那么大,但我没有放松自己,生活节奏依然是紧凑而充实。早晨,五六钟起床,看散文,看《菜根谭》,背古诗词,所看所背均抄录或默写。晚上,练书法,写随笔,看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白天,把每一堂课上好,还经常主动地去给云峰语 文 老师上阅读示范课,作文示范课。
出来支教有没有苦?当然有。但是作为一个中年男人,应该不能叹苦。应该把支教当作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应该努力从支教的辛苦中去感受生活的快乐。一个不乐观的人,他的工作做不好,他的生活不幸福。
我很喜欢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2009年,我每天都读他的散文,每天都要抄一二篇,我认为好文章应该去抄,抄使你静心地去品味,得益非浅。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我的支教随笔所以能写得有点诗意,都是因为受了林清玄散文的熏陶感染。
我最喜欢林清玄的《常想一二》,这里摘录几段优美的段落给大家欣赏:
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份,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的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后,在生活中大概都锻炼出宠辱不惊的本事,也不会在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落井下石了。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历过生命的痛苦与挫折,也经验了许多情感的相逢与离散,慢慢的寻索出生命中积极的、快乐的、正向的观想,这种观想,正是“常想一二”的观想。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
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