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需一米阳光,他却给了我一个太阳”——听张洪潭博士讲座有感
2010年3月18日,我很荣幸看到了体育界里流传着“北有李力研,南有张洪潭”张洪潭博士的风采,同时还有幸的听取了他《关于体育常识与新知》的讲座。张博士以他地道的北方声音向我们讲述了他对体育执着的旅程。张教授从事体育基本理论研究与教学已逾三十年,他勤于思辨,勇于挑战,开设体育教学论、运动训练学、体育哲学、体育社会学等十多门独具特色的专业理论课。高威望的张博士却一直站着给我们上一堂意义深刻的体育理论课。只有当学生喜爱上这位老师,才会喜爱上这位老师的课,才会自觉地投入地去学习这门功课。我以十二分的认真听完了这堂来之不易的课,至今还余音环绕……
体育是强化体能非生产性的肢体活动。讲座上,张洪潭教授提出体育是强化体能非生产性的肢体活动,他用刘翔和姚明受伤的例子来说明体育不仅仅是健康与保健,“体育和养生不是一回事,体育有超越性,超越原来的体能和水平,打破原来平衡。而养生是保持平衡”。举刘翔的例子,体育不是为了人的健康,是会对健康产生危害的,但是其他一些职业也会有各种职业病。但是,仍会有人去做。因为,人活在世界上还要实现一种社会价值,要追求生活质量。不惜代价把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
体育的基本属性是人的肢体活动。体育这种肢体活动,有明确的目标。“追求就是强化体能。武术不是体育,因为他的目标不是强化体能;.体育具有非生产性,体育与劳动不一样,目的不是健身。故 张 教授将体育的概念确定为旨在强化体能的非生产性肢体活动。
说到体育教学,张教授认为体育教学是体育的一个基本功,凡是搞体育的人,对体育教学都应当了解,要亲自有体验。张教授坦言,体育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体育教学应针对中学,中学的体育理论搞好了,它可以向上辐射大学,向下辐射小学,高校课的整体水平不如中学,因为由于年龄大,高校学生的运动敏感性下降。从以往发展来看,最完善的体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大纲是在中学,体育的教学在中学是最好的.
从这个理论出发,张教授认为,新课程改革是失败的,医疗改革也是失败的,但最失败的是体育。“现在的改革来势汹汹一段时间就会像浮云一样随风飘散”,提到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的名称张教授认为‘体育与健康是不对的’,“这既是狂妄自大又自我矮化,狂妄自大,健康范围大,体育只能管一点;自我矮化,体育不加上健康似乎建立不起来了,不能独立了”。
回到课程改革,人们往往设立很多大而全的目标,而也总是空的,张教授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能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去思考。对于体育教学,张教授说到体育就是操作性知识,“我们在体育课上就应该学习运动技术,不应该提增进健康,增进体质的口号。事实上,我们不是为了增进健康,体育教学,就是为了传输运动技术”。另外,张教授提议学者在利益面前要往后退一步,不要去争。该有的自然就会有了只要努力去做,有些东西自然就会有,不该有的争也没用。
最后,张教授与同学们进行精彩的互动交流,并就当前提一些热点议题。现场气氛再一次推向了高潮,同学们都争先恐后,不想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张教授也更加有兴致,对每一位的回答都是耐心、细致。会议不知不觉超过原计划半小时的时间,大家似乎都觉得意犹未尽,这是一堂“活的课程”,今天的交流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一阵长久热烈的掌声中,每个人都带着思维的启发结束了这场意味深长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