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思想上的“踏青”

作者:朱宇敏 叶艳芳 文章来源:遂昌三中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03-30 字体:
又到周末,原计划是与办公室同事们踏青,接到学校通知说要参加班主任培训会,我想,刚去年去过,似有重复之嫌,然而心里又渴望能有一个与名师们交流的空间,所以就欣然前往。
本次培训会是《中国基础教育》编辑部组织,北京中基政研教育咨询中心承办的,两天的会程,共有3位著名的一线班主任主讲。经过这两天的学习,我顿时觉得思想上也如同踏青般倍感着春天的幸福!
3月27日上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段惠民老师在会上做了题为《教育就是教做人、育心灵》的报告。
段惠民老师首先诠释了教育的涵义: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然后从自己的经历着手,给大家讲了教育的方法和个人成长的一些理念,并举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说明他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讲话中段老师以其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艰辛的奋斗历程,深厚、渊博的学养和高远、独特的视野,娴熟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和高超的班主任工作艺术,爱事业、爱学生、更爱家庭和亲人的真挚情感,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段老师的“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的理念更是强烈地感动了与会全体人员,将报告会一次次推向高潮!
段老师从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成长过程总结了教师在成长。认为首先是目标的确立。因为多数案例证明目标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成功的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其次是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地学习,只有给自己不断地充电才能给学生输送不断地电源。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真正认识到教育首先要教学生尊重父母,因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绳也”。而且通过学习会掌握到许多教育学生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向书本学,向优秀成功的老师学,总之要拜能者为师,坚持不懈的一辈子学下去。
“付也未必能得到,但不付出一定得不到”。所以段老师认为学习后,必要实践。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潜心钻研教材和各种教育教学资料,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也就是说学习着实践着,实践着学习着,把学习到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来,实践中遇到了问题就要开动脑筋请教他人或者从教育理论中不断学习,然后再实践,总结经验,一步步在实现个人成长。
段老师对于坎坷更有独到的见解,他说哪里有大坎坷,哪里就有大成就。是啊,没有任何人的成功是不经任何挫折,一帆风顺的,所以遇到挫折是必然的现象,要有应对挫折的能力和勇气,做好应对各种挫折的思想准备,在遇到挫折时不放弃努力,不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
最后是要自己去寻找机遇。因为机遇自己找上你的可能性极小,要善于自己创造机遇,抓住机遇。这里段惠民老师讲了他如何接管只有11个学生的“烂”班,最后是如何在这个班中感化学生,并寻找到自己教育成功的机遇。
在段老师的总结中,他认为“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因此,使生命焕发生机,使生命茁壮成长,是德育必须承担的责任,‘生命取向’由此跃然成为研究的主题之一。”因此,在会中,段老师不断地提醒我们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教师都在教育教学中探讨人的生命本真,分析研究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融合,以及生命实践如何在学校德育中的具体实施,并倡导学校德育对学生生命的回归,对德育过程进行审美化改造,以助于学校德育实践的改善,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只有真正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才会去理解学生,学生才会在我们的教育下有所发展。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对啊,我们平时常会因为学生的“不听话”而烦恼,却没有从自身出发去思考,我们也曾是学生,如果万事从学生角度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不听话”是因为学生的自我发展的一种行为表现,更会因此而看到“不听话”的可爱性。用这样的心态去教育学生,我们师生才会形成一种和谐氛围,而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是教育。
“培训”这个词中,往往与“听着枯燥乏味,感觉昏昏欲睡”有关,而这次不仅听的津津有味,也深感荣获“全国十佳班主任”的段惠民老师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能够成功,再一次表明:天道酬勤,所有坚忍不拔的努力、所有用心的付出,迟早是会有回报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