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支教随笔(八十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作者:海盐支教者顾富荣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03-16 字体:

支教随笔(八十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三月五日 ,已经过去了十天,但我觉得它好像过去了十年,二十年。  

上周,当我给二年级的学生上《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我忽然觉得“ 三月五日 ”实在是一个遥远的日子。  

因为, 三月五日 这一天,学校里没有任何动静,没有学生说起雷锋,没有老师说起雷锋。  

因为我在晚上看到丽水电视台的一则新闻,有位记者到丽水一所学院去采访,问了十几个大学生知不知道雷锋,除了两位,都摇头说不知道。记者请那两学生讲讲雷锋的故事,他们哑口无言了。  

遥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雷锋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每年的 三月五日 ,大街上,彩旗随风飘扬,学习雷锋的口号标语随处可见,各单位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个体户中的先进分子,纷纷走上街头,免费为民服务,如法律咨询啊,健康检查啊,剃头啊,修车、修家电啊等等,学生们也学雷锋,主要是扫人行道,清除乱张贴。学校里专门组织看电影《雷锋》和《离开雷锋的日子》,电视广播也广泛宣传雷锋。只要看到有人做好事,别人就会夸奖:你真是个活雷锋。所以那个时候的社会风气很不错,人们的精神境界大多比现在的人要高得多。  

然而,今天呢,人们似乎已经遗忘了 三月五日 这个学雷锋日,街上看不到与学雷锋有关的彩旗、标语。电视广播里也没有了对雷锋的宣传。所以九零后及新世纪的孩子对雷锋的无知,也就不足为奇了。  

语文新课程在二年级教材中安排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其意图是明确的,我们小学生要向雷锋叔叔学习。  

但是,雷锋仅仅出现在课本里,而不是在校园里,不是在大街上,不是在电视里,不是在父亲母亲的身上,不是在叔叔阿姨的身上,不是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熟悉与不熟悉的人的身上,这些小学生愿意成为“小雷锋”吗?  

雷锋就这样被放在遗忘的角落?是不是意味着雷锋精神过时了?   

这几年,“感恩”一词,在人们的言谈中,在各种媒体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残疾青年黄舸因为感恩被评为2006年感动中国的新闻人物,残疾中年妇女李丽因为感恩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的新闻人物。  

三月,云峰中心学校的活动主题是“感恩你我,真情成长”,开展形式是多样的:为“感恩”学校进行美化校园活动,举行“感恩”朗诵赛、主题队会,制作感恩卡,征集“感恩心语”,“感谢你——老师”征文活动,学习《感恩的心》歌曲及手语等等。  

我在想,当丰富多彩的活动搞过以后,学生是不是真的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呢?  

其实,要学会感恩,要让别人感恩,最实在的,最有效的行动就是向雷锋学习,做好事。  

当你帮助了别人,别人真诚地向你表示感谢,或是别人帮助了你,你真诚地向别人表示感谢,你就会觉得“感恩”这两个字温暖如春,你心中的善念就如同一棵小树不断地成长。而且你会明白:予人方便,予已方便。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懂得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有爱心奉献,得到的是内心的充实,人格的锤炼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也同样会得到爱心的照耀,真情的温暖。虚伪换不来热忱。有失道的因,就必定会有寡助的果。人不能总为自己活着,要学会替他人着想,这样自己才能活得更舒坦,更有质量。  

著名作家贾平凹主编的《美文》这本杂志品位很高,我很喜欢看,已订阅了三年。200911月的文章《幸运是善良带来的》和201012月合刊的文章《善念》,讲的都是学雷锋做好事,宣扬“善有善报”的做人道理。我们不妨读一读《善念》这篇文章:  

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这天大雪纷飞,天气十分寒冷。汽车一路疾驰,在路过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他忽然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发呆,俩人已冻得开始瑟瑟发抖。   

艾森豪威尔立即命令停车,并让身旁的翻译官下车去询问。此时一位参谋急忙提醒说:我们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其实连参谋自己也知道,这不过是一个托辞。艾森豪威尔说:如果等到警方赶来,他们可能早就被冻死了!”  

经过询问才知道,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但是汽车却在中途抛锚。在茫茫大雪中连个人影都看不到,他们正不知如何是好?艾森豪威尔二话没说立即请他们上车,并且特地先将老夫妇送到巴黎的儿子家里,然后才赶回总部参加会议。  

此时的欧洲盟军最高统帅并没有想到自己的身份,他命令停车的瞬间,也没有复杂的思考过程,只是出于人性中善良的本能做了一件好事。然而事后的结局却让所有的随行人员震撼不已,尤其是那位曾想阻止艾森豪威尔雪中送炭的参谋。
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的狙击手,早已预先埋伏在他们之前要走的必经之路上。希特勒认为盟军最高统帅这次肯定会必死无疑,但没想到阻击行动却流了产。事后他们曾怀疑情报不准确,但希特勒哪里知道,艾森豪威尔是为救那对老夫妇于危难之中而改变了行车路线!
历史学家评论说:艾森豪威尔的一个善念躲过了暗杀,否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将被改写。《易经》中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善良是生命中用之不竭的法宝,帮助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所以,当有一天《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在校园响起,当有一天学习雷锋的志愿者队伍走上街头,当有一天电视电影又播放雷锋故事片,人就会变得可爱,社会就会应得和谐,一切就会变得美好。  

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