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让课堂高效?时下我们教育界非常流行的说法“打造高效的课堂”。我觉得要达到高效,首先你得确保你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沈大安老师提到“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怎样才能有效?有效教学必须关注三个问题:
1、我们要到哪里去?(目标)
2、怎样到那里去?(过程、方法)
3、我们有没有到那里去?(评价)。
首先我们来谈谈目标的定位。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去定位。一堂课的目标,要符合以下几点,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效。(1)适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将所有的目标都加以落实。我们追求的是“每天进步一点点。”(2)具体。翻阅教参,其实每堂课的目标几乎是一个模式的:学会几个生字,会写几个字;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等,都是非常笼统,语言也很模糊。比如以《桂林山水》的教学目标为例,教参上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多少生字等目标以外,还要求学生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可仔细想想,祖国有那么多大好河山,你单凭学了一篇《桂林山水》,就要让他们爱上所有的大好河山,未免有些强人所难。其实在设计情感目标时,只要求学生产生长大了想要去桂林游玩的念头就可以了,这才是最实在的,最容易达成的目标。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用清晰、明白的语言描述学生的学习,让每项教学目标可检测,可操作。(3)全面。目标要涉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可偏废。
其次我们要注意内容的选择。我们应当教什么?同样的教材如《圆明园》,思品课可以上,语文课也可以上。但同样的教材出现在不同的课堂上,他的价值取向就不同。将一节思品课上成语文课,不可取;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那更是绝对的失败。如何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仔细研读文本,从文本的角度考虑,以“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为准绳,正确有效的进行语文教学。
再次语文教学关注教学过程的展开。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可现实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更有甚者是为了教师的公开课服务的,因为这是时下流行的新理念。真正体现自主的很少。为了遵循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的感悟几乎变成了“赶悟”。沈大安曾告诫我们语文教师要细细研读文本,让我们“慢慢走,欣赏啊”,其实我们也应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慢慢读,细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