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指导追求无痕
当前,越来越多的“读”开始服务于语文教学。每位语文教师都在课堂上努力践行“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的阅读教学理念。教师重视朗读的指导,但现在的许多朗读指导又滑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指导过程中过多的注重技巧的指点,“唯技巧”的朗读指导,只求声音上形似,而没有内心的情感依据。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生活经验,对句子的理解体会各不相同,朗读也不可能千人一面。
在教学《“红领巾”真好》一文时,让他们自由朗读,去感受小鸟的可爱,为下文“红领巾”爱鸟,护鸟奠定情感基础。可那拖沓的读书声将小鸟的可爱,机灵抹杀殆尽。孩子们读完了,我没有急于去评论他们读得怎样。而是对学生说:“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静心想象,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哪些景象?”正对朗读有些厌烦的孩子们,显得有些激动,赶紧闭上眼睛。我稍稍停了片刻,让学生们先静下心来。“清晨,林中谁最活跃?是可爱的小鸟,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随着第一小节的朗读完毕,我让他们缓缓地睁开眼睛。在睁开的那一瞬间我发觉,有部分的学生好像还意犹未尽,嘴里嘟囔着:“再读一节,再读一节”。
趁热打铁,接下来,我把时间交给他们,要求他们说说闭眼后脑海中浮现的场景。
生1:老师,我听你读到“叽叽喳喳”的时候,感觉真的好像听到小鸟在唱歌了
生2:蹦蹦跳跳这个词真好,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小鸟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的画面。
生3:小鸟在梳理它的羽毛,我似乎摸到了小鸟身上的羽毛,它的羽毛还是暖暖的呢!
还有许多孩子跃跃欲试,发表自己的意见。我的范读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接下来的朗读指导便水到渠成。他们半是模仿,半是自悟地读了起来。在需要时教师又适时也给他们提供一点技巧上的指导。一切显得流畅好多,与原先拖沓的朗读相比,这就是质的飞跃了。
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鸟太平凡了。平时掏鸟窝,捉幼鸟的事常有,在他们的观念里有的只是鸟的好玩,而意识不到护鸟的重要。而教师的情感范读,唤醒了孩子们心灵中沉睡的场景,原来平时司空见惯的鸟会是如此可爱。注入这些情感之后,朗读自然得到滋润。这样的朗读指导看似一次普通的范读,其实是通过激发他们内心潜在的情感,使朗读变得有血有肉,充盈浓浓的情味,成就了无痕的朗读指导。
让学生自己读懂了文字背后的东西,朗读才能入情入境,才会有深度。我个人觉得教师有效的朗读指导是给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搭建一座体验的桥梁,打开一个情感的世界,开拓一方思维的天地。通过朗读,读出学生的童趣,读出学生的真情,读出学生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