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朵的眼睛(七):给孩子选择的自由
每个星期我们都有两次音乐活动课,每次我都会带孩子们到八角楼里进行活动。但八角楼里的玩具和图书似乎具有不一样的魔力,总让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每次去的时候孩子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它们身上,都争着去拿。所以每次活动前我都得使出浑身解数才能让孩子们把玩具放回原处,乖乖地配合我进行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也常常因为惦记旁边的玩具而遭到我严厉的批评。因此音乐活动往往在孩子的不开心和我的“怒气”中进行,气氛相当冷清,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实有很多家长也跟我反映过类似的事情:孩子在家经常因父母的安排而不能穿自己喜欢的衣服、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吃自己爱吃的菜等原因而发脾气或是哭闹。这真让大人头疼,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样的情况呢?!
暑假的时候看过一本关于蒙台梭利的“幼儿的智力潜能开发”的书。书上似乎有提到类似“幼儿选择”的话题,可活动内容是统一安排的,孩子的生活经验对这些内容几乎处在朦胧状态的,这如何让幼儿进行选择呢?
再到八角楼活动的时候我就不断在想“怎样让幼儿好好配合我进行活动”、“怎样让活动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现在,只要是到八角楼活动,我都将活动安排得紧凑些,尽量预留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这几分钟时间最好安排在活动之前,让孩子在活动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由活动,当听到老师发出的指令后以自己认为最舒服的方式安静下来参加活动。孩子们有的会将物品放回原处,有的会将物品当做自己的宝宝,把它放在身边让他安安静静地和‘妈妈’一起学本领。有的时候孩子们会因为想扮演好‘妈妈’这个角色而更加认真地配合我。这真的让我感到意外。
其实童年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候,但孩子常常因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一切事情都没有做主的份儿而感受不到这样的快乐。叫好象前面提到的‘穿自己不喜欢的衣服’、‘吃自己不愿意吃的事物’等。他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大人来决定,即使最终他们按大人的意愿去做了,可事实上他们并不开心。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成年人不得不为孩子做主,但有些事情我们不妨让孩子自己来决定。我们可以适当满足孩子的意愿,让小小年纪的他们学习如何选择、懂得如何安排取舍来获得更长久的快乐;让他们体会成年人为他们做决定时的良苦用心;让我们的教育获得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