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尽可能多的走下讲台
“三尺讲台任我挥洒”,这句话正到出了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会高高的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传知授道。这其实是很不符合人际交往心理的,这样做只会拉远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不利与师生之间的信息多向沟通。例如:有一次一位教师上公开课,教学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不知是原因,这位教师的课准备的非常充分,讲的也非常精彩,但是教师很少走下讲台,坐比较后面的学生就一直没有兴趣听课,练习时也胡做一通,效果可想而知---不理想。教师该如何走下讲台去呢?我就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㈠讲授例题时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可是我们的教师只会在黑板上写,站在讲台上讲。其实在学习例题时,可让学生多读题,多去探索发现,教师就有时间深入到学生中去,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在注意他,学的就更起劲。例如,在教学八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发给一些纸片让学生去剪、去发现,结合书本去探索、去发现。而教师就在教室里走动巡视,学生便会一一向你反应学习情况,学习特别买力。
㈡在练习时在学生中多走动。练习时我们教师一般都会走入学生中去,但又存在着一个问题——在个别学生身边停留过长,而有的学生身边没转到过。所以,我提倡练习时教师应多走动。如在教学八册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一课练习时,我就在教师里不停的走动,学生也不停与我交流信息。
生1:这样分解图形对吗?
生2:这样算对吗?
生3:老师我这个解法好吗?
生4:老师这怎么做,我弄不清?
……
练习环节,教师走进学生往往只注重学习相对落后学生,而很少接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这本合人之常情——帮助弱者。但是优生他有好的想法他也想与你交流的,所以,教师下讲台后不能停留个别学生身边时间太长,而影响与其他同学的交流。
课堂上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灵共振,产生亲近感;同时,对学生一些课堂上不良行为的矫正,比站讲台上的说教效果好得多。教师多下讲台深入学生中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项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