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我的目的也是想突出一个“新”字。具体的说,在引入环节,我从书本的“文具”入手,创设了“用一元钱买文具,没有零钱,可以换成几个一角”这样一个情节,从而引出“1元=10角”,而后说说1元钱可以买哪些文具。进而完成作业纸的第三题。
接着,引导学生想想还有面额的人民币,进而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师生、生生互动进行“按要求找不同面额的人民币”,目的是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较熟练的计算不同人民币面值之间的加减与换算。接下来的练习环节是将基础知识与拓展练习有效的整合。
最后一个是“购物”,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购物,有效的进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给我留下最大的困惑有:
一是课堂的有效调控,学生对于活动的课程学习的兴趣固然很高,但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的引导进行活动,有效的进行活动的反馈。这就需要老师合理的进行组织。包括课前准备、教师的语言引导、教师课堂上的灵活调控,还包括教师合理的预设和有效的生成。课前,虽然我也是预计到学生难以马上从活动中回到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反馈,但由于缺少有效的调节,也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也就感觉课堂教学杂乱。同时,我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最后中设计的“购物”这个游戏活动有没有必要。且不说课堂中花了大量的时间(从游戏开始到最后的反馈结束,共12分钟),从课堂中的反馈情况看,并没有达到我预先的目的。有的学生还是就用预先的1元钱买一样东西。
二是教学重点的落实和难点的突破。本堂课的重点是“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关系”,难点是“进行简单的换算”。虽然学生对于人民币并不陌生,有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会实际购物,进行人民币的换算,但仅凭生活经验,课堂中所教学的“1元=1角”、“1角=10分”,进行拓展练习,有的学生就不能“熟练”练习。 朱 老师的课在“1元=1角”的设计上很好。从游戏的环节导入,在出示1元后,一张一张的出现1角,让学生对于“1元=1角”的印象就很深刻了。同时,她还用课件有效地进行了“1元=5张2角”、“1元=2张5角”的教学,这些环节设计,就比我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