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儿童味
在学习和生活的瞬间,摘录孩子们的话:
冬游,在小树林里,一群孩子拿着几张翠绿的树叶,七嘴八舌地对我说:“老师,有几个男生把叶子摘下来玩了,你看多可惜呀!”“小树被摘了树叶,它会疼的!”“我们把树叶送回大树妈妈的怀抱吧!”……孩子们感同身受,一个个怀着虔诚的心,进行一场爱的葬礼,同时,接受一番爱的洗礼。
作文《假如我有翅膀》,一个平时胆小、并不出色的男生写道:“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我要飞上天空,给白云洗个澡,让白云更加洁白;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我要飞到夜空,给星星洗洗眼睛,让星星的眼睛更加明亮。”小小的心眼里,充满了精致和细腻,一如孩子明亮的眼睛,温柔一泻满地。
参加体检,第一次不是在妈妈的呵护下抽血,小家伙们显得有些紧张。一个小小的女生,走到我身边对我说:“老师,我很害怕,心都抖抖的了!”我安慰她:“不怕,老师在你身边呢!”抽完血,孩子自豪地说:“老师,你看我虽然小,但是我也能抽那多血呢。我现在心不抖,腿也不抽了。”
学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小手如林:“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汶川地震中的孩子画许多大大房子,让他们不再无家可归。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受伤的小动物们画一种神奇的药水,让它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外地工作的爸爸妈妈画一辆小汽车,让他们想回来就可以马上回来……”
这些孩子们再平常不过的语言和思维中,却是充满了童真、童趣。不想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学生一个个变的少年老成、世俗庸俗、了无生趣,让童年拥有童话般的世界,难道不是每个历经沧桑的成年人内心角落的一个梦想吗?于是,我常常想,教育的原点在哪里呢?思考的结果是,一定在孩子那里。一切的教育都是为了孩子的心灵走向幸福的归宿。我们孜孜以求的,不正应当符合他们的本真和内心的诉求吗?语文课应该具有语文味儿,这是不争的公论。还想补充一句,儿童的语文课不能够没有儿童味儿。什么是儿童味?它应该让孩子袒露赤子之心,明朗的笑声穿透天宇;它应该让孩子如坐春风,教化熏染“润物细无声”地直抵心灵;它应该让孩子感到分外亲切,呼吸一般自然地穿梭在文本与生活、自己与作者的精神世界中;它应该让孩子时时充满了新鲜感与好奇心,课堂似乎是一个谜、一串意外、一次探险、一盒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糖果,或者是一个还未拆封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