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本文主要讲一个缺乏自信的小提琴手躲在树林中练习小提琴时偶遇一个音乐老人,在老人用心良苦的真诚鼓励下,终于找到了自信,能在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前熟练地演奏小提琴曲的故事。赞美了音乐老人那颗真诚帮助他人树立自信的美好的心灵。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的1、2、4自然段,说说“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这点?还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这点?具体感悟“我”的自卑。
其次我问学生:“这样一个极度自卑的孩子,他后来怎么样呢?大家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个段落。”刚一读完,教室里举手一片。我点一位学生回答,他大声告诉大家:“他后来成了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了。”“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我追问。孩子们振振有词地说:“无法割舍”、“爱好”、“熟练”、“成百上千”、“演奏”等等。他们在列举这些词语的时候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待孩子们充分交流后,再好好读这部分,分享“我”成功的喜悦。
再次,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自卑的孩子怎么会变得如自信呢?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是那个自称是聋子的老人,那个唯一的听众。我再追问:“这个老人到底用了什么魔法,让这个孩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请大家自己认真地去读5—12自然段,勾出写老人的句子,并旁批自己的体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最后,我深情地说到:“是这位老人真诚的鼓励才使得这个孩子才得以重树自信,是这位老人真诚的关注才使得这个孩子坚持练琴,是这位老人良苦的用心才使得这个孩子敢在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前熟练地演奏小提琴曲……如果是你,你的心里会生出怎样的感触呢?”孩子们七嘴八舌,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想。“那文中的这个孩子,他又有些什么感想呢?我们一起读读13自然段吧。”当孩子们读完后,我再让他们谈感想,再读文章,读出味道。然后进行课堂小练笔:如果你是那位男孩,此时你想对那位老人说点什么?内化语言,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