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搭石》而感动
12月9日早上,我在研讨活动中上了《搭石》一课。选上《撘石》一课,实属偶然,那是我上周在备第二天要上的课时,那一课正是《搭石》。我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了美好的情愫,回想起嘉兴秀城教育集团的周老师就曾给我们上过这么一课。那一次,周老师亲和的教态,优美的语言,至今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中。接触文本,我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不由得被那一幅美好的画面所深深的打动。于是,我就把这一课留在了那里。于是也就有了今天的《撘石》。
《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无限而深刻的怀念之情。《搭石》所在单元是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结合单元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本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绾裤、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的意思。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感受其中的美。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难点: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
为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一是谈话导入,质疑课题。以介绍刘章爷爷的家乡,引出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你想从课文中了解一些什么信息;二是初读课文,看搭石。通过两个问题:“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摆搭石?”引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三是细读课文,走搭石。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品读重点词句,感受“老人补搭石”令人感动、“众人走搭石”充满和谐。通过课件演示、朗读引导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同时还将“众人走搭石”的情景写成了小诗,升华了学生美得情感;四是提升拓展,通过师生共读《不能忘怀》这首诗,回味本堂课中体会到的撘石的美。此外,还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以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是 ,让学生到身边去找寻平凡的美。
这一课,是在不知不觉中结束的,我、我的学生都一直沉浸在搭石的美中。忘却了时间、忘却了后面还有听课的老师……通过上这一堂,我有一个最深的感觉:学生真的长大了。长大了的他们,早就知道这是一堂公开课,所以很多同学课文都背下来了。长大了的孩子真好,我就这样被《搭石》感动着,被身边的孩子们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