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

作者:蓝恩华 文章来源:蔡源乡中心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12-03 字体: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篇幅较长,以优美的语句描写,通过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条理清晰,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分述部分又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展开具体叙述的。着重写了物产丰富,从而突出了主题美丽、富饶,课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点来描述。  

    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学生分析】  

    1、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二年级的培养和训练,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理解感悟能力得到加强。他们已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阅读速度较快,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这个年龄的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3、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  

    2、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  

      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要点,感受语言文字美,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在感知文本前,学生欣赏形声同步的 录像,视听结合,眼界大开。原本对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一下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心中也油然升腾起对西沙群岛强烈的探究欲望。  

〖课时目标〗  

    1、认识崖、威、武、卵、渔等5个生字。会写威、武、拣、7个字。能正确读写懒洋洋、披甲等13个词语。  

    2、学习课文2~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4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2~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摘抄2~4自然段中的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懒、威、武、拣、披、渔、辈。  

    2、理解课文2~4自然段的内容。  

    3、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2~4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海水的景物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课件)
  教师联机出示地图,让学生自己找出西沙群岛。(出示课件地图页)为同学们讲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并以假想参观的方式进入西沙。很快便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交流汇报。
  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以读为主线,首先让学生点击课文朗读,自由欣赏,初步感知课文。(点击播放一小段课文朗读)教师适时抛出西沙群岛“什么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件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让学生到西沙小站尽情地畅游。有的同学来到了海滩,在这里读懂了“千奇百怪”、“庞大”等词的意思。有的同学来到了海底,威武的大龙虾、蠕动的海参、美丽的珊瑚、神奇的鱼都深深吸引了他们。在这里还可以自读、自探、自得自乐。进入海水、海岛的同学也很快弄懂了“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栖息”等词的含义。
  接下来,就是小组交流、汇报融通。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向大家汇报。下面我给大家放几段课堂实录。(播放课堂实录)让学生自由汇报,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使有限的时空所有的学生参与了学习,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他们交往的愿望也得到了满足,既受到了尊重,个性又得到了张扬;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三环节:网络搜索,知识拓展。
  经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也了解到课本上仅仅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一部分,自然想了解得更多。于是教师请同学们点击西沙遨游、海洋链接,进入网络去探索更神秘的西沙群岛。教师巡视点拨,个别辅导。这时学生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结伴而学,收集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再由学生将自己查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有的同学查阅了海底的生物,来到这里,真是大开眼界!有珍奇的动物,由奇怪的植物,有科学常识,还有海洋趣闻。(演示课件)有的同学查阅了西沙群岛的风光,美丽的海滩、辽阔的大海、壮丽的日出、历史的见证尽收眼底,仿佛置身其中。(演示课件)同学们争先恐后,众说纷纭。积极地参与探究。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以有效地发挥,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自学。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提取、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情感升华。
  学生借助网络资源的检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自然而然地倾泻出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来总结自己的收获,感情自然充沛,达到了教育教学的最高潮。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形象、生动地启迪学生思维,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鉴赏语言文字,提供条件。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检索到更多、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提高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所流露的情有着更加真切的感悟,帮助学生抓住西沙群岛的特点,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整节课教师旨在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平等、愉快的氛围中,运用网络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探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地发展。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