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把学生带进数学乐园

作者:华秦珠 文章来源:焦滩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11-29 字体: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所以,我们要把学生带进数学乐园,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一、引导动手,诱发求知欲望
学生在接爱前人总结的知识时,要充分运用感觉器官,直观形象地感知学习材料,然后由感知到表象,再逐步内化自己的认识。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使学生的感知材料丰富,让他们亲自动手,创设情境,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启发思维,积极研究、探索。在新课程的形式下了,题目很多都隐藏在了图中,因此在教学时要让他们动起手来。比如,在分一分与除法这单元中,为了让学生够好的掌握平均分的概念与列出除法算式,在课堂上我让学生用起了学具:小棒与小圆片;让他们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列一列,学生能很顺利的完成;在操作过程中他们产生了新问题,新想法,思维活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动手调动了眼、口、脑多种感官,既学了新知识,又促进了大脑的思维。
二、组织游戏,流行激发学习热情
低年级儿童连续集中注意力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但要组织他们做游戏,就能吸引注意力,几小时都能保持,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参加游戏活动学习数学知识,那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为了让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分一分的”的概念,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参加兔兔的生日会”(图画),一幅画着许多动物的画卷展开了,可爱的小动物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的思想马上得到了集中,让他们对学习有了兴趣,整堂课中学生在帮助田田分食物的游戏中学习了知识,通过游戏是没获得的知识有负担的,也容易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像这类游戏的还有:小小运动会、评先优秀邮递员、摘苹果、找新家等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三、设计练习,促使积极参与
要把知识变为技能,需要反复练习,而单调重复的练习,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在分桃子一课的练习题时,
我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作为练习题目,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过程。教学时,我让学生连一连、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形式,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培养数学能力。
四、创设情景,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景的创设,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我国传统的教育,深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把教育的目标定为“传授人类千百年来实践所形成的稳固的知识”,在教学模式上采用5个环节,有着太多的“教师中心”色彩。实践情景的创设,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色彩。如二年级中的《可爱的小青蛙》,这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35的乘法口诀后的练习课,在课堂的开始我创设了让小朋友讲故事的情景,以故事引入,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把课文中的练习题贯穿到了故事当中,让他们帮助小蝌蚪找妈妈,以及长大后的青蛙进行游泳比赛,吃害虫的情境。这样的情景创设,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的情况解决问题,既达到传授数学知识的目的,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