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习作教学策略(整理)

作者:潘梅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11-26 字体: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认为作文难,主要在两个方面:无话可说、有话说不出来。无话可说是缺乏生活感受的积累,原因是不知道主动观察,不知道主动用笔记录或在头脑中记录。有话说不出来,是缺乏语言的积累,其原因是阅读的少。  

我们来粗浅地聊聊习作课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  

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是生活到什么程度,作文才写到什么程度。一节好的作文课,首先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  

人总是先有需要,然后才有动机,才有满足自己需求的行动。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设法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需要。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激活他们处于沉睡和压抑状态的身心系统。  

2、引导学生恰如其分地表达感受  

哪些事又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必须是亲身经历的事情。例如,写一件事,孩子稍加思考便一气呵成。有写用煤气炉烤羊肉串的;有的为了使停电后冰箱里的冰棍不被融化,便用厚棉被紧紧包住,放在床上……一件件生动具体的事例都来自孩子们的亲身经历。  

第二,生活中新鲜有趣的事容易吸引他们。例如:第一次帮爸爸妈妈做饭;与老师一起踢足球;教师拔河比赛,我是一名小小拉拉队员……这样的事孩子们一定印象深刻。  

第三,特别富有情感的事最容易使孩子感受深刻。比如,妈妈对他进行的管教不符合事实,内心的委屈促使他拿起笔一吐为快。喜怒哀乐,凡是情感世界受到的每一次震动都酝酿着一篇感人的习作。  

第四,能使孩子产生丰富联想的事物,容易感受深刻。作为教师要帮助孩子学会捕捉新鲜事物,因为这样的感受有时是一闪即逝的。比如,教给他们认真观察的方法,尤其要学会动脑思考,并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以上几类事物,其实学生生活中可能经常遇到或经历,可学生往往熟视无睹,漠然视之。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细致品味生活,思考生活,这样才能产生感受,积累感受  

3、积累后习作,习作中再积累  

   写作是倾吐,学生的语言要放闸之水一泻千里,必需有大量的储备,所以,积累是最重要的。多读书,让孩子感受到阅读和表达的愉快,引导他们主动阅读,广泛狩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积累。再有,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孩子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和周围人的日常活动,扩展孩子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帮助孩子积累生活。  

学生写作业需要积累,靠自己现有的语言要写好文章不太可能。教学生学会观察,积累素材,做好准备工作,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才能写出好作文。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