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把活动时间尽量让给学生
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落实这一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我们当教师的只有把课堂上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让给学生去主动探索,去主动学习,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符合小学生注意时间不长,好动的心理特点。
㈠课堂活动中尽量多安排时间给学生阅读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尽量的安排时间让学生去读题思考。在读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养成认真读题、仔细解题、细心作业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时,小学生多有一种恐惧心理——觉得很难,也就学不好。在教小学四年级的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我就每节课都安排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例题,题读懂了,恐惧应用题的心理消除了。作业做对了,学习的效率提高了。阅读不是语文课的教学独有途径,它也是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㈡多安排时间给学生讨论
讨论是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交互式讨论研究中能够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方法。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产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
1、发给每位学生两张平行四边形纸片,两张长方形纸片。(让学生研究用)
2、给出下列研究学习的提示及要求:
⑴给平行四边形画高。
⑵剪一剪,拼一拼,两类图形可怎样来相互转换?
⑶剪拼后,你原来图形与转变后的图形,有哪些条件是相同的或相等的?
⑷它们的面积有什么联系?发现了什么新知识?
3、通过研究后,再安排小组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
(学生在交流时,有的学生没有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一起交流后马上领悟,比起看书或教师讲解获得信息要印象深刻的多。)
⒋学生利用获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学生提问题,考其他同学。)提出了如下问题:
生1: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版底边长 2米 ,高 1米 。面积是多少?
生2: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边长 2米 ,高 20米 。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生3:一个长方形的底边长 20厘米 ,是高的2倍。面积是多少?
生4:一块 3平方米 的草坪,高是 1米 。底是多少?
……
学生提出的问题已远远拓展了课本的练习内容,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深地强化了学生对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⒌学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存在的问题。
把课堂上活动的时间尽量的让给学生活动,这样学生就会有机会去研究 、去探索,去体验学习的感受。只有学生自己去探索过、感受过,印象才会深刻,学生的禀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真正算是有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