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参加浙江省音乐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有感

作者:程笑丽 文章来源:遂昌实验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11-18 字体:

  11月9号,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的音乐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在杭州市上城区隆重召开。研训的宗旨是为了帮助一线教师提升解决课程改革中疑难问题的能力,推动小学音乐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内容包括新课程标准的歌唱教学和教学中的延伸与拓展。参加本次会议的有省部分音乐学科的专家、教研员,省小学音乐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全体学员,以及各县市小学音乐骨干教师。我很荣幸有这样的一次学习机会。  
  下午2:00,“疑难问题”专题研讨在杭州军供大厦的六楼会议室准时召开,主持本次会议的是省音乐教研员吴锐淼老师。第一阶段,吴老师让一线的音乐老师们自由发表言论,提出在歌唱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老师们各抒己见,一会儿功夫就提出了四十多个问题和疑惑,如:“歌唱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教师如何更有效的挖掘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嗓音,欣赏自己的嗓音,自信的歌唱?”“新课程把合唱教学提早了、难度提高了,农村的音乐教学是否要坚持合唱教学进行到底?”“如何把音乐技能训练更好的结合到音乐活动当中来?”等等;第二阶段,分地区集中研讨。就上阶段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分地区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例如杭州地区的老师讨论的问题是:怎样用歌声塑造音乐艺术形象?他们讨论的结果是:在情境营造中感知音乐形象(音响的感知);在教师示范中传递音乐形象;在有效的引导、点播中表现音乐形象;在知识技能的体验中丰满音乐形象;再如宁波地区的老师讨论的是合唱的前置教学。他们讨论的结果是: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合唱的起步教学,打下基础,进行合唱的前置教学。策略一:从一年级开始进行教材的重组工作。如遇到简短的歌曲,结尾是“1”,老师可以配个“3”“5”,让学生有个和声的概念。再比如在教学两只老虎时,加入轮唱的教学,因为轮唱是走进合唱的基础之一;策略二:可以从一年级开始用柯尔文手势图,不需要在三年级才使用3、5、6,一来手势比较简单,二来学生有兴趣,三来可以掌握音准,四来手势图不仅仅是针对单声部的,两个手可以是两声部,还可以移调转调,可以方便教师的同使学生大大的收益,五来对学生的延续性发展大有好处,到了高段时老师不会再苦恼声部音准等问题;策略三: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让学生对什么是好听的声音有个概念,而音准、节奏等技能的训练也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从一年级开始贯穿始终。接着温州、台州、衢州、金华、丽水的老师们也进行了汇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使我们受益匪浅 。  
  11月10号上午,在天长小学的综合楼3楼的4个音乐教室里,11节歌唱教学展示、研讨课分教室同时进行,为我们上课的是省小学音乐骨干教师研修班的老师们。遗憾的是我们只能听4堂课,其中映像最深刻的是由天长小学的4位老师为我们共同带来的音乐课《小蜜蜂》。四位老师根据自己的自身专长和教学风格,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小蜜蜂》,一位老师上前半节课,三位老师用不同的方式来续后半节课,用这种新的教研方式研讨低段歌唱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前半节课由天长小学的周翔老师为我们展开歌曲《小蜜蜂》的新歌教学部分。周老师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把音乐知识融入到学生所喜爱的情景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四分和八分音符,在活动中学会了歌曲《小蜜蜂》;续课一由天长小学的金林萍老师为我们展开歌曲的处理和歌曲的拓展。金老师运用旋律图谱,帮助学生认识音的高低。在歌曲处理中,运用渐强和渐弱加入了引子和尾声,改变了歌曲的拍子,把歌曲变成了3拍子的圆舞曲。整个教学过程创设了“蜜蜂采蜜——小蜜蜂跳圆舞曲——蜜蜂回家”这么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故事;续课二由天长小学的张文婷老师为我们展开。张老师以口风琴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用口风琴模拟小蜜蜂飞舞的音响效果,并用口风琴为歌曲伴奏。最后表演全曲的环节采用了学生自主认领任务(吹奏引子和尾声、吹奏旋律、吹奏伴奏、小歌手),使学生各尽所能,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学生的个性;续课三由天长小学的姜雯老师以形体表演教学的形式为我们展开。首先姜老师引导学生自由表演蜜蜂各种飞的动作,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唱边跳《小蜜蜂》,而后创设情境“蜜蜂采蜜”,老师扮演蜜蜂妈妈,学生表演花朵造型和小蜜蜂,在教室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翩翩起舞。这堂课让我们看到了团队合作的精彩。我想,这种“续课”的教研活动形式可以使老师们学会合作的技巧,体验合作的乐趣,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进步,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短暂的研训结束了,收获却是满满的。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必须不断的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技能、素质和修养,做一个有心人,将一个个疑难问题化成教学的亮点。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