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精读课文教学之悟
“学生不爱学习,不主动学习,不爱动脑筋,简单的题目不去做,不会做,这么贪玩,这么懒惰,我怎么教得好他们?”这是我接手这个班级以来一直的想法。今天,当我不断从雷清老师和陈旭峰老师那里听到“方法”、“习惯”这些词眼的时候,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一点都不陌生,可我又做到了多少呢?为了赶教学进度,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复习,我时常都是超前完成课时任务。这就势必要剥夺学生一部分阅读的时间,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一部分交流的时间,一部分探究的时间,更可怕的是,本应由学生自己学会的东西,我都在自己规定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传授”给了他们。啊,这不成了传统教学了吗?我不禁为自己的教育行为感到内疚和自责,一直在新课程的指引下长大,一直受着新理念的熏陶,却一直做着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行为。我很不合格。
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的很重要,而培养习惯和方法的最好途径莫过于课堂教学了,在一篇篇精读课文的感悟中学会方法,慢慢的,让方法变为习惯。多么简单的道理,而我该怎么付诸实践呢?
今天,陈旭峰老师的“中年级阅读教学”及雷清老师的“精读课文教学”给了我不少启示,为我的教学之路指出了方向。
一、用好“学习提示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中的课文有一大特色——“学习伙伴”,在课文中适当的地方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领悟读书应该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这就是在教学生学习的方法, 用好它,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是读懂文章的基础,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所以,应该努力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如:培养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使之自觉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联系上文,联系生活实践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这些方法在课堂当中多实践,自然就帮助了学生树立自己想办法理解词语,读懂文字的意象。
三、重视默读能力的培养。默读能帮助学生思考、分析文章内容,能提高阅读效果。中段教学要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画和写读书感悟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默读理解水平和速度。
四、结合读写,学会表达。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可以运用课文写作方法表达,如总——分段式写法,过渡句的用法等等;可以运用课文句式表达,学着书上的句式写话等等。总之,抓住可以练写的时机,适时的对学生进行一些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这些是今天的讲座带给我的启示,也是我觉得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比较欠缺却又十分重要的东西。我想,回去之后,我一定要把这些理论付诸行动,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扎扎室室教语文,快快乐乐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