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疑惑(一)
一味整合 忽略本质
[现象]
在整合成风的今天,信息技术掺杂了太多的元素在里面,信息技术的内容却越整越少,更有甚者是几乎整没了!记得有一次听中学的信息技术课,讲的是演示文稿的超级链接,跟金字塔扯上了,这位老师想毕也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导课的环节花了近10分钟讲解金字塔的历史、构造、以及洞内的奥秘。而后给学生提供了两段资料和几张图片就让学生开始自己探索超级链接的做法,老师只是告诉他们从哪里找。学生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操作过程,但在反馈环节能完成任务的学生没几个。
[思考]
这不禁使我们反思:这种课堂是我们需要的信息技术课吗?信息技术课一星期也就一节,可是课上这么大的信息容量和信息技术知识有关的内容却很少,而学生真正又能接受多少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呢?这节课老师几乎没讲到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内容、操作等,似乎是一节语文课,却又似历史课,但实质却是一节信息技术课。
因此我想信息技术的“本”,到底是什么?笔者以为“本”还应该落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并能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的知识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信息技术课用历史知识是让学生掌握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不能让历史知识喧宾夺主,淹没了信息技术课的本质特征。
[抛砖引玉]
针对以上的课例,我想应该金字塔知识,或干脆在课前先让学生先去了解金字塔的相关知识。而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把重点集中在如何用PPT中的超级链接功能来实现众多金字塔内容的链接这个核心问题上。即在课堂上要尽量去除太多的“旁系”元素,从信息层面减少掩饰,着重突出“超级链接”的核心价值,别让金字塔知识这个笨重的身躯把真正的信息技术课堂给拖跨了。所谓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知识融会贯通。不要一味的想着整合却忽略了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