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提升道德
本人调入三中已一年多,在每天的做广播操集队时,值周老师的点评中第一点几乎都是讲“某某同学捡到人民币若干元交到值周组,对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表示鼓励”。然后全体同学都会热烈的鼓掌。其它方面的好人好事也很多。三中的学生道德素质是不错的。我想是哪些原因塑造了三中学子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呢?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是三中各种健全的制度和规则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准。理由是:没有规则的社会是要方寸大乱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遗”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却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规则将会适时地补上这个漏洞。“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美国却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至少不能让路人被你家的积雪滑倒。这就是道德的底线——规则划出来的。
理想的社会应是规则与道德并存的。规则约束着人们,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了规则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个人被外在的规则和内在的道德约束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而规则就是路旁的灯,照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条充满理想的大道。我们将道德埋在心底,将规则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