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育过程的几点理解
在松阳参加领雁工程,老师要求讲讲对德育过程的理解,学员们个个都轮流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各有独特的见解.以下是我的一点愚见:
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有句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思就是说一根木苗长成一棵可用的木材,要十年之久,而一个人要成为品德高尚的有学问人才,要上百年的学习时间。然而我们想一想,有多少个人能活到一百年,就是有少数的人活到了一百多岁也已经糊里糊涂了。脑子也不好用了,还谈什么人才呢?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做人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思想,也就是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礼仪的过程。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穿着,谈吐,交往等都有规范的礼仪。比如,在一个公共场所穿背心被视为不雅。假如在人大代表会议上,穿着背心,拖鞋开会,会是什么样子,这个人就是思想在高尚,才华在丰富,也会被人认为是一个没有素质的人。所以说德育过程首先是一个学礼仪的过程。只要学会了穿着,谈吐,交往等为人基本礼仪,那你的学识不丰富,智慧不丰富,也会是个高尚的有品味的人。
3、德育过程是一个教育人们适应环境的过程
人一出生就面临着不同的环境,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有不如意的生活环境,还有令人感到压抑的政治环境。学会适应环境太重要了。当你无法改变环境而又适应不了环境,那你就势必会被淘汰。如:《中国青年报》曾经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她给教育者留下什么“遗产”》 报告文学,当中列举了一个事例。一名叫 “宁小燕”的女中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从小树立了追求真善美思想观念,可是当她离开了学校步入了社会,感觉到社会与学校反差太大,环境的改变让她无法适应,最终她因对社会对人生感到绝望而自杀。所以说:德育过程是一个教育人们适应环境的过程。应该要多引导人们主动去适应环境。
4、德育过程是一个教育人们学会放弃,方便他人的过程。
品德高尚的人都是为别人想的多做的多,为想的少做的少的人。毛泽东小时候他为了给老大爷收稻谷,自家的稻谷被淋湿了,雷锋一身都在为人民服务,一直都在为人做好事。但是反过来一想,你给别人做了好事,方便了他人,对你自己来讲就不一定是好事了,麻烦了自己。比如,你要给别人让座,那你自己就要有准备放弃坐的权力,站一边去。所以说要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学会放弃,尽量去帮助他人,方便他人。
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有句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思就是说一根木苗长成一棵可用的木材,要十年之久,而一个人要成为品德高尚的有学问人才,要上百年的学习时间。然而我们想一想,有多少个人能活到一百年,就是有少数的人活到了一百多岁也已经糊里糊涂了。脑子也不好用了,还谈什么人才呢?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做人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思想,也就是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礼仪的过程。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穿着,谈吐,交往等都有规范的礼仪。比如,在一个公共场所穿背心被视为不雅。假如在人大代表会议上,穿着背心,拖鞋开会,会是什么样子,这个人就是思想在高尚,才华在丰富,也会被人认为是一个没有素质的人。所以说德育过程首先是一个学礼仪的过程。只要学会了穿着,谈吐,交往等为人基本礼仪,那你的学识不丰富,智慧不丰富,也会是个高尚的有品味的人。
3、德育过程是一个教育人们适应环境的过程
人一出生就面临着不同的环境,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有不如意的生活环境,还有令人感到压抑的政治环境。学会适应环境太重要了。当你无法改变环境而又适应不了环境,那你就势必会被淘汰。如:《中国青年报》曾经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她给教育者留下什么“遗产”》 报告文学,当中列举了一个事例。一名叫 “宁小燕”的女中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从小树立了追求真善美思想观念,可是当她离开了学校步入了社会,感觉到社会与学校反差太大,环境的改变让她无法适应,最终她因对社会对人生感到绝望而自杀。所以说:德育过程是一个教育人们适应环境的过程。应该要多引导人们主动去适应环境。
4、德育过程是一个教育人们学会放弃,方便他人的过程。
品德高尚的人都是为别人想的多做的多,为想的少做的少的人。毛泽东小时候他为了给老大爷收稻谷,自家的稻谷被淋湿了,雷锋一身都在为人民服务,一直都在为人做好事。但是反过来一想,你给别人做了好事,方便了他人,对你自己来讲就不一定是好事了,麻烦了自己。比如,你要给别人让座,那你自己就要有准备放弃坐的权力,站一边去。所以说要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学会放弃,尽量去帮助他人,方便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