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宽容走进课堂
记得初次接任一年级班主任的我,常常因为一两位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因为一时的不够宽容,而对着孩子发脾气,以至于将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浪费在对一两位孩子的无意义说教中。却殊不知浪费课堂一分钟就等于浪费40多位孩子的40多分钟,殊不知这样做对其他认真学习的孩子是多么的不公平,多么的不尊重。这种说教,也许会让这一两位不守纪律的孩子因为紧张而无可奈何地坐好,却殊不知这种被逼的坐好是否有益学习,殊不知这样发脾气对课堂上每一个人情绪的影响有多大,教师会因为发脾气而心情不舒畅,以至于影响教学;学生也会心生紧张而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大脑的兴奋中枢与抑制中枢发展不平衡,导致他们的自控能力减弱,表现出天性活泼,总是好说多动,东摸西碰,追逐戏闹,显得调皮,不安分,在课堂上就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等。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孩子课堂上的偶尔“出轨”,同时采取各种办法,比如游戏、比赛、奖励等,吸引孩子的学习注意力,帮助孩子告别课堂上的不安分,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宽容,让宽容走进课堂。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我逐渐学会了宽容,学会了课堂上的情绪自我调节,当我再次发现个别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时,有时,我会将视线移开,给孩子留下一点点自我调节的时间;有时,我会通过对其他孩子的激情表扬,吸引不安分孩子的注意力;有时,我会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通过小组内孩子们的相互提醒,让每位孩子的注意力回到课堂;有时,我会采取游戏、给课文配动作等方法,给予孩子动的机会,激起孩子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边动边学,在游戏中获得新知。对于个别特别不安分的孩子,还可以采取课后谈话的方法,帮助他们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只要我们让宽容走进课堂,课堂会给予我们更多的回报,没有严肃批评,没有紧张情绪,课堂显得更加公平、宽松、愉悦,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有效。课堂学习效率提高了,课外辅导时间自然减少了,这难道不是教师的自我减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