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是第二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科普文章,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讲故事的起因,第二 、三、四、五段讲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第六段讲故事的结果。本课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当学校教导主任提出在中部片区语文教研活动中让我上这堂课的时候,心里还真的是非常害怕。我的害怕不在自己,生怕课没上好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因此心理压力一直很大。也许有压力才有动力,星期一傍晚接到任务后,第二天我就开始选课文,因为教学已接近尾声,一看只有《棉花姑娘》这一课比较有趣,学生较为喜欢。决定上哪一课之后,我便利用空课的时间备课,制作课件,那几天几乎每天都在十二点后才入睡。星期三、星期四连续两天的试教,教研组评课,成员们各抒己见,给了我不少的帮助。经过反复的修改,我的《棉花姑娘》终于出炉了,上完课的一瞬间,我感觉好轻松。
上完《棉花姑娘》这篇课文,本人静下来做了一番思考,觉得以下几点是做得比较好的。
一、可取之处
1、三维目标设计得体,并且在教学中落到实处。在这堂课中,我尽量让学生多读,教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有时我会添加一些提示语,帮助学生溶入课文情境当中,从读中有所感悟。
2、整节课以故事情节贯穿始终,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特别是一些过渡语,做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还有一些表扬语,如:“听到小朋友这么美的声音,棉花姑娘都笑弯了腰了。可是,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3、课堂扎实、朴实,努力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对于文中的重点部分,利用拍手游戏、猜字形式进行巩固,学生很有兴趣,调节了课堂气氛。
二、有待改进之处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经过别人的指点,加上这几天的不断反思,我认识到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对于类似的科普文章,语言与内容的处理上有待改进。如教学燕子、啄木鸟、青蛙的语言时,为了强调内容,我只是为了板书让学生说了一遍原因,朗读与语言的训练没到位。除了指导朗读外,我觉得还可以进行说话训练,将内容落实到位。如:
因为燕子 ,所以 。
因为啄木鸟 ,所以 。
因为青蛙 ,所以 。
2、对于猜字游戏,教师只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多为强调生字的组成,却忽略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在今后,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块资源,从他们当中去汲取有利于课堂的资料,慢慢生成属于自己的东西。
3、为了避免试教当中出现的重复现象,取消了一开始的感知课文部分,而改为执教第一自然段后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太迟了。其实我可以在提出“遇到大麻烦”时,紧接着“到底是什么麻烦呢”让学生自由去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