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心得
5月15日,我们中部片区四所学校举行了语文教研活动,我们大柘小学推出由郑丽媚老师执教的《棉花姑娘》这堂低段阅读教学课。接到学校教导处的通知后,我们低段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对郑老师执教的这一课进行了反复试教、讨论及修改。在一次次思考交流中,我们收获甚多。下面我们与大家交流。
首先:集体备课对文本进行了深入解读。这是一篇极富童趣的童话故事,又寓生物小常识于故事之中,语言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全文共六个自然段,从第一小节知道棉花姑娘病了,到第五小节告诉学生是七星瓢虫治棉花姑娘的病,到第六小节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强烈的矛盾冲突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情况确立了以识字为中心,朗读为理解,写字为提升的总体目标。紧接着,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割。把课文分成两大块。第一块是文章的一至四小节。这个部分中,主要讲棉花姑娘被蚜虫侵害后,得了病,她请燕子、啄木鸟、青蛙给她治病,结果三位医生都无能为力。第二部分是五、六两小节,讲七星瓢虫消灭了蚜虫,替棉花姑娘治好了病,使棉花姑娘重获生机与活力。郑老师确定了第一块内容作为本节课学习的任务。然后开始备课。
我们觉得郑老师的预设突出的亮点有。
一、生字教学。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郑老师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如:“啄”字的教学,通过图片让学生注意这中间的一点像啄木鸟捉的虫子不能忘;在教“斑”这个字时,先让学生读准字音,结合瓢虫的斑点,理解了“斑”的意思。在设计复习巩固的环节中又穿插了猜谜游戏,这是学生喜欢的形式,我想这样的识字教学设计应该算是比较扎实的。
二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课文的2-4段,结构相似,郑老师重点指导第二段之后,总结学习方法,而后放手让学生学习3、4两段。从一年级开始抓好阅读方法的落实,我想,今后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很强。
第一次试教以后, 我们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阅读教学“莫走繁琐分析老路”。老师指导学习1、2两段时问的过多,讲的过多,学生读、练的时间不够了。于是,我们又围绕“如何简约课堂,把时间真正的还给学生”进行讨论。我们粗浅的总结了以下两方面:
1、精心设计,找准解读的突破口
“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不是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的品味、咀嚼。而是引领者找准解读文本的突破口。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抓住“可恶”、“盼望”引导学生反复读、反复体会,感受棉花姑娘希望得到帮助的急切心情。
2、精简环节,以读代讲
我们知道,学生只有真正的拥有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自主学习。在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我们一定要摈弃那种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教学模式,精简教学环节,真正的把时间还给学生。试教之后,我们从新研读文本,在此基础上,将2-4三个结构相似的内容进行整合。长文短读,将三段话读成四句话,即三次对话。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反反复复的对话间感悟文本。这样,学生也能学得轻松轻松些,扎实些。
总之,我们深刻体会到磨课的过程,是我们教师一次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与新课标对话的过程;是反复与同事交流的过程。就在这一次次的“磨”中,我们全体语文老师渐渐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