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棉花姑娘》教学评议

作者:鲁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05-17 字体: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而我们郑老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语言形式、教学策略,也无不处处充满着童真、童趣,是一堂非常扎实、高效的语文课。围绕本次教研活动“普施三实(朴实、扎实、真实)”的主题,我主要从“实”这个角度来谈谈我个人的一点肤浅认识。  

  一、识字、写字教学落到实处。郑老师采用了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识字教学充满“磁性”。  

  1、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郑老师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创设了不同的教学情境。如开火车赛读,学生领读,结合图片识字,如啄木鸟的“啄”字,字形跟鸟的形状相似等等。学生通过在不同情境下不同形式的朗读,反复识记生字,扫除生字障碍。  

  2、将识字与生活相联系。如教学斑点的“斑”字,与一(1)的“班”字进行比较识记。教学“姑娘”这两个生字的时候,从偏旁入手,使学生明白姑娘是对女孩子的称呼,所以是“女字旁”,读“棉花姑娘”的时候要读轻声。  

  3、快乐的猜字游戏中识字。一年级儿童喜爱猜谜,郑老师正是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把这节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编成谜语,让孩子们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牙齿旁边有根虫是什么字?”学生马上通过思考得出“蚜”。还有“小水珠落在舞台边(治);妈妈又可以称为——(娘);爸爸的姐妹叫——(姑)”等等。学生在游戏中玩中学,学中玩,不仅将本课生字又重新复习巩固了一遍,而且肯定印象十分深刻。  

  4、写字指导非常到位。郑老师首先让学生书空,然后自己观察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只”字的最后一笔是点,“星”字中“生”的一竖要压线。郑老师还提示同学们注意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请”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而“就”却要写得“左右等大”,可见,郑老师是一个非常细致、耐心的人。  

  二、阅读教学扎实有效。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从要求学生说完整一句话起,到后来的与文本对话,郑老师采用了多种说话和朗读方式,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  

  1、说话训练。一是郑老师在揭题之后,指导通过看图,说说棉花姑娘遇到了什么困难?引导学生不但说出棉花姑娘“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还说出“棉花姑娘很伤心”的句子,让学生感悟到了蚜虫的可恶,盼望有医生给她治病。二是在初读课文之后, 郑 老师出示句示:“棉花姑娘请()、()、和()帮助她治病,最后()治好了她的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三是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燕子、青蛙和啄木鸟帮不上棉花姑娘的忙,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本领。  

  2、多种形式朗读贯穿课堂始终,其中分角色朗读是这节课训练重点。 郑老师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分组划出不同角色的对话部分,再结合板书进行分组分角色朗读,最后通过创设情境引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其他动物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和棉花姑娘盼望有医生给她治病的迫切心情。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把自己放到故事里去体验,比抽象地对学生讲道理,更能帮助学生理解。 郑老师正是通过分角色朗读来移情,让学生分别当一当故事中的各个角色,使阅读过程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3、课中操,让课堂更充满童趣。郑老师在学生充分的朗读之后,安排了个拍手游戏,一方面,迎合一年级小朋友爱玩、注意力集中不长久的特点,让孩子们在上课之余有休息和活动的时间;另一方面在拍手游戏中,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有关益虫和益鸟的一些科学常识。  

  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同郑老师商榷的地方。一是字词理解方面。文章是由一个个字词组成的,但字词不能脱离文章去理解。在教学“可恶、盼望”这两个词语时,要是能在前一个环节学生看图说出 “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棉花姑娘很伤心”时,就指导学生说说对“可恶”这个词理解:比如可以换成哪个意思相同的词?生活中还有什么让你感到“可恶”的?那么教师在教学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就可以轻轻松松的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到棉花姑娘对蚜虫的憎恨,对医生的“盼望”了,这样就把朗读和对词句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二是学生接触文本方面。郑老师是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开始让学生打开书本读书。学生与文本直接面对面的时间会不会显得有点过迟?  

  总之,在郑老师的课堂上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常态语文教学,是一节扎实和趣味并举、简单与厚重共存的语文课。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