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感悟

作者:章辉 文章来源:大柘中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04-22 字体:

做班主任的酸甜苦辣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最大的感受是这既是一场脑力活儿,也是一场体力活儿。为了管理好班级,班主任需要经常思考,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找到更适合班级情况的管理手段;要动脑筋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几年的班主任生涯,多少有了些感触。今天不妨在这浅谈几点。
首先谈谈这个“法”字。国家提出要依法治国,其实我们教师也要有依法治教的意识。因为校园处处有法律的“雷区”。比如:罚停课——侵犯受教育权;体罚——侵犯生命权;不作为——不知不觉侵权;教育时说浅了不起作用,说深了人家告你。面对困境该怎么办?我觉得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具备必要的教育法规素养,了解相关的教育法律知识,一方面遵守法规,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法规保护自身。
其次,谈谈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德育工作。人们经常提及班主任在班级德育中的作用,如班主任组织和引导班级工作,班主任的素质决定德育质量,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经验的提升者,班主任是沟通家庭、社会、学校的桥梁等等。我想既然做了班主任,每个人都会想办法管理好班级,做好育人工作。可是那么多的班主任在尽心地开展德育工作,可人们对学校德育工作效果的评价却是:德育是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水,达不到沸点。德育5+2=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呢?一方面是现在的社会良莠混杂,家庭、学校、社会不能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则是我们教师对德育的定位和目标把握不准。很多时候,我们把德育从完整的教育中游离开来了。单纯的实行德育,缺少载体。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朱小蔓教授关于“渗透教育”的说法:德育是盐,人不吃盐不行,但也不能单独吃盐。吃菜时看不见盐,但盐早已渗透于食物中了。其次,我们的“顺民教育”影响着我们的德育目标的达成。我们过于强调学生听话顺从,造成自主、自觉、自尊的独立人格难以确立。学生在老师面前是乖孩子,脱离老师的视线就完全是另外的模样,这就是顺民教育弊端最直接的体现。如何变目前的他律教育为新德育中“唤醒教育”就是我们班主任要用心去研究的课题。
其三,调整心态,情感与技巧,并重抓好班级管理。网上的一首小诗形象地描写出了我们老师的困境。师德:一顶光彩夺目的高帽;课堂:行走在爱与恨的边缘;作业:勾叉间细数无奈;评价:无法拒绝的教育之重;家长期望厚重如山;培训:花钱买罪受;福利:多多益善梦难圆。面对如此窘迫的困境,我们能怎么办?方法有两种,一是改变职业,这不是不可能,但只是小面积的人能实现这样的愿望;那我们大部分人只能通过第二种办法让自己工作地快乐点:改变心态。改变心态后迎难而上,情感与技巧并重抓好班级工作。谈及情感,有专家曾做过这样的调查,问老师:你们爱学生吗?百分之九十的老师回答爱;问学生:老师爱你吗?回答爱的却少的可怜。这不禁让人感觉惋惜,我们那么多的爱辐射开去,学生为什么会没接收到呢?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工作越来越细,离学生的心灵却越来越远,工作越负责,学生越反感。有人戏说我们是在认认真真地误人子弟。遂昌二中李长福老师提及对学生的情感时说道:“对学生我们要像他们的父母一样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我们或许也可以说服自己:我的学生都是很棒。从而少一些批评时的语不伤人誓不休,让学生能体会我们的苦心,也让自己问心无愧。

【打印正文】